大雨沖走一秋糧食

  農戶乘船打撈玉米

  “我一出門,路上鋪滿了玉米粒。村里的下水道水泥蓋縫里堆積著一些玉米粒。不少農戶都出來查看受損情況。”桓臺索鎮一村莊王姓農民說。據了解,該村至少有三戶農民的玉米粒全部被沖走,今年顆粒無收。“忙活了一個秋天,啥也沒有了。”農戶張先生傷心地說。相對來說,曬玉米棒槌的農戶受損小一點。玉米棒槌沖到水里后還能撈起來。

  不少農戶連夜在河里、水洼田地里撈玉米。“我家種了7畝地的玉米,除了在墻根曬的那點玉米,在公路上曬的都被雨水沖到了田地里。”因為地勢低洼,徐先生家的玉米棒槌被沖到了幾十米外的田地里。

  而在博興縣曹王鎮曹營村的一個大水灣里,因為水深等原因,當地農戶不得不乘一艘小舟來撈玉米。“這是忙活了一秋的糧食啊,又是人工,又是化肥的,都白忙活了。”正在打撈的農戶說。

  最大直徑達8厘米

  臨朐大棚被砸出洞

  臨朐城區是濰坊地區此次雹災最嚴重的地區,城關街道和東城街道受災最重,目前已知冰雹最大直徑約為8厘米;據青州市鄉鎮的統計顯示,11日受雹災影響最大的數何官鎮。  

  在受災嚴重的城關街道譚旺村,記者看到,此次受災嚴重的多是果園和大棚,還有玉米地。在果園,很多果子例如桃子、棗被打落在地,有的掛在枝上的也有不同程度受損;有的蔬菜大棚被壓壞;一些即將豐收的玉米被打落,有的玉米稈被打折。譚旺村一受災村民告訴記者,當時的冰雹有核桃大小,雖然下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密很急。 

  在山旺西路平安莊村,不少村民的大棚薄膜被砸破。受災村民王先生的大棚被打了五六個洞,該村民告訴記者,當時下冰雹時他正在大棚里,聽到大棚被砸得砰砰響,有的地方被砸出洞,冰雹落在了大棚里面,堆成了堆。 

  據臨朐民政局救災科初步統計,此次雹災合計受災人口8106人,直接經濟損失1472.26萬元。

  一場風雹災害

  全省28萬人受災

  12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11日,全省有濱州、淄博、日照、濟南、煙臺、濰坊、萊蕪、臨沂等8市遭受風雹災害。截至12日15時統計,全省受災人口28.6萬人,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1億元。

  截至12日15時統計,全省受災人口28.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8.2千公頃,成災面積10.6千公頃,絕收面積2.8千公頃;倒塌房屋7間,嚴重損壞房屋9間,一般損壞房屋158間;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1億元。此外,9月5日,煙臺、濰坊、威海等3市遭受風雹災害,不少果園絕收。據省民政廳統計,當日全省受災人口9.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3.6千公頃,成災面積9.3千公頃,絕收面積952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6億元。

  相關鏈接

  果企收殘果,供電修線路

  山東省有序開展災后救援工作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12日一早有關人員已趕赴陽信等受災比較嚴重地區,查看農民受災情況,他們將統籌安排,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冬令春荒的生活安排。

  濱州市和陽信縣做出快速反應,指導群眾開展抗災自救。相關鄉鎮、街道機關干部全部進村入戶,積極調查作物投保情況,幫助群眾制定保險勘察和理賠方案。

  據了解,陽信當地一家醋飲民營企業中陽食品不僅自己收購殘果,還多方聯系,目前先后已有兩家外地果汁企業決定伸出援助之手,準備收購殘果。濰坊等地的災后救援工作也正在積極開展中。

  11日傍晚,淄博地區遭遇短時強對流、龍卷風天氣,短時風力達到9至10級,引發多條低壓線路跳閘,桓臺縣75個供電臺區受到影響,但未造成重要客戶停電。

  災情發生后,國網淄博供電公司迅速啟動市、縣兩級應急響應機制,連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迅速開展故障巡視,同時組織力量成立現場安全、方案勘察、故障搶修、民事協調、保險理賠等5個工作組。

  在搶修現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蔣斌說:“從昨晚(11日)到今天,已出動搶修隊伍15支,搶修人員460人,搶修車輛43輛,應急發電車(機)11臺,全力開展應急搶修。”

  據了解,截至12日16時,受影響區域大部分客戶已恢復正常供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王曉霜 張峰 羅靜 叢書瑩 劉相華 通訊員 郭軼敏 遠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