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通知書,一個“錄取通知書”,一個“入學通知書”,差了兩字,意思卻大相徑庭。校方解釋,他們給考生寄入學通知書,目的是向一些沒被錄取的考生推薦他們的學校,說白了,作用跟廣告差不多。
小劉的父親不解,既然是入學通知書,為何快遞信封上寫著“錄取通知書”呢?校方給出回應:“建議小劉來他們學校上學的,不是招生辦,而是在校的高年級的學生。”徐老師表示,他們在暑假前,特意跟高年級的學生強調過,像小劉這樣已經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是不能來這里入學的。
記者了解到,該校已經收了小劉的學費,并為他辦理了入學手續、住宿,小劉也參加了軍訓。既然小劉不符合學校的招生標準,為何不及時通知呢?校方回應,他們是9月14號才知道的這個消息。由于小劉一直沒有去報道,原本錄取小劉的德州某高校已經把他的檔案作廢了面對小劉和家人的焦急等待,曲阜的校方表示會積極去處理,爭取在10月1日之前給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