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濟南長清孝里鎮南水北調干渠平靜的河面,被一場事故打破。兩輛農用三輪車刮擦,致三人落水,隨后一人跳河營救。不幸的是,四人均溺亡,其中包括一名孕婦。截止到22日下午4點,仍有一人未打撈上岸。附近村民表示,南水北調干渠旁邊的道路處處充滿危險,哪怕只是一次刮擦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

  22日下午,藍天救援隊仍在打撈劉寶華遺體。三輪車緊急剎車留下的痕跡仍可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時培磊攝

  悲痛兒子不知該怎么辦

  22日下午兩點,孝里鎮潘莊村一片忙碌,村里路上曬滿玉米,農用三輪車來來往往。村口經銷肥料的劉先生吸了口煙,感嘆道,“前兩天他還從我這里領走一輛電動車,廠里搞活動,買一百袋肥料獎一輛。”

  劉先生嘴中的“他”叫劉寶華,是事故中一輛三輪車的車主。

  21日下午兩點,一家人吃完飯,劉寶華帶著有身孕的女兒、老伴兒上了三輪車,準備去掰玉米。兩車刮擦,后果比想象中嚴重得多,劉寶華的三輪車撞壞護欄后翻進水里,三人都沒能生還。22日下午,地面上仍殘存著雜亂的深色剎車痕跡。

  “他家這兩年日子剛好轉,誰知道發生這事……”劉先生介紹,劉寶華母親很早就過世了,他到很大年齡才遇到現在的老伴。老伴帶著三個兒女嫁過來,沒有再生育孩子。

  劉寶華的兒子至今仍不太相信一家人僅剩下他和一個姐姐。21日晚,他得知情況連夜趕回家,哭了一夜,眼里都是血絲。二十多歲的年紀,還沒成家,一下發生這么大的變故,他不知道該怎么辦。說起父母,他眼角又開始泛紅。

  22日下午4點多,劉寶華的遺體仍沒有找到,他的老伴和懷孕女兒的遺體已被送到殯儀館。藍天救援隊仍在打撈。

  據村民介紹,另一輛三輪車上有兩人,刮擦后開進了路邊小樹林。車上男子下水救人也溺水身亡,打撈上來時,仍死死抱著被扯到河里的護欄。這次事故,僅一人幸存。

  本非公路因好走成村民首選

  南水北調干渠旁東西向的這條路,劉寶華走了很多年,他家的十多畝地就在路南邊。22日,在他出事的路段,三輪車、大貨車等仍往來頻繁。

  南水北調濟南局工作人員曾在受訪時表示,河渠兩側道路屬堤壩路,設計初衷是為方便工程管理和維修,并非公路。但社會車輛仍可以通行,因這條路好走,不少村民喜歡走。

  村民走這條路大多都是為去地里干活。村民表示,這條近四米寬的沿河路比村里其他路要好走很多。在這條路七八米外是一條很窄的土路,小型三輪車都沒法通過。“村里還有一條路,也很難走。”

  不過,這條路好走,走起來危險不小。路北邊就是河渠,護欄是用鐵絲做的,不少地方已生銹,用手一碰晃晃蕩蕩。

  村民介紹,出事時劉寶華的三輪車沖破拉扯掉了十來米的鐵網。在村民看來,車禍和脆弱的護欄共同造成了劉寶華的悲劇。

  看似平靜無奇的河渠卻暗藏危險,坡陡、水深、壁滑。

  “這條河出了多少事了,哪一年都得死幾個。”有村民稱這條河是“吃人的河”。據不完全統計,南水北調濟南段僅2015年就發生了十幾起事故。

  曾提增設救生繩,事發路段尚未安裝

2015年5月,南水北調濟南段事故頻發,相關部門曾表示要采取預防措施。

  在潘莊村事發路段,齊魯晚報記者探訪了千米左右,除了在潘莊橋看到“禁止翻越”“水深危險”的字樣,并沒有其他交通警示標志。而這條路車輛來往并不算少,尤其是在農忙時。

  據村民介紹,這條路上無路標,有的車輛甚至逆行,超速的也不在少數。

  去年5月,南水北調附近路段事故頻發,南水北調濟南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防護網主要起警示作用,其防撞程度沒法抵御機動車輛碰撞,同時正考慮對事故多發路段的老化防護網進行優先更換,提高防撞能力。

  不過,記者看到,潘莊村段的護欄尚未更新改造。

  曾有市民建議在干渠兩壁安裝把手。不過,工作人員表示并不可行。干渠的水位隨著汛期變化并不固定,很難找到合適的固定位置安裝。

  南水北調管理部門曾表示會考慮申請增設救生繩等急救設施,以方便對落水者進行救助。但這一舉措在記者探訪的河段同樣沒有實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時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