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正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山東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迎難而上、銳意攻堅,在農村、教育、醫療、科技、金融等領域的改革都走在了全國前列。本報今起推出“改革攻堅·新突破新亮點”專欄,系統梳理改革舉措,盤點成效,總結經驗,以期在全社會增強良好改革預期,凝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動力。敬請關注。

  打破編制“緊箍”,38.2萬人“備案”管理;醫療服務價格放開,取消藥品加成58億元

  山東啃下公立醫院綜改“硬骨頭”

  □ 本報記者 王凱 李振 本報通訊員 高暉

  一場沒有編制的公立醫院招聘引來熱捧。9月14日,聊城市衛計委公布了2016年市直公立醫院公開招聘備案制工作人員面試入圍名單,7家公立醫院參與招聘,入圍人員達493人。打破人事編制的“緊箍”,釋放醫生人力資源,山東公立醫院人事編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5月,省編辦和省人社廳公布了《關于公立醫院人員控制總量備案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16年起,我省不再安排公立醫院用編進人計劃,由醫院根據業務水平、類型特點、床位數、門診量等確定人員控制總量,向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報備。

  院長有了“用人權”。在崗位設置方面,醫院可以自主擬定崗位設置方案,對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在用人方面,允許醫院根據業務需要,自主聘用已經取得專業技術職稱的醫護人員,并實行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變固定用人為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在養老保險方面,人員控制總量內的所有醫生,以及其他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可以參加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建立職業年金制度。

  編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機制更加靈活,收入分配機制的激勵作用更加積極有效,醫務人員價值凸顯。在全國范圍內,山東公立醫院人事編制管理較早實現了突破。目前,全省已備案人員總量為38.2萬名,其中省屬22家醫療機構3.9萬名,各市440余家醫療機構34.3萬名。

  不止是人事編制改革,山東接連啃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等“硬骨頭”,逐步構建山東醫療衛生體系的新格局。

  醫療服務價格大膽嘗試放開。對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放開知名專家診察費等13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察、護理、手術和床位價格,共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近2000項。

  截至目前,山東省全省參與改革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58.01億元,CT、磁共振等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總體降低20%。公立醫院總體運行良好,出現了“三升五降”趨勢,即業務收入、業務量、出院病人實際報銷比例穩中有升,藥品收入、藥占比、門診次均費用、出院次均費用、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