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黃金周進入第三天,濟南多家景區客流再創新高。東部地區也不例外。
3日,作為引領游客“向東看”的標志性景區,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納客2.23萬人次。這僅次于今年5月1日當天的2.8萬人次。不過有專家認為,就一個區域而言,要真正實現“向東看”并非易事……
東部領頭羊——搞活動增設施 注重細節加速跑
從搬到章丘以來,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去年試營業到今年正式營業,客流量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國慶假期3天,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
3日,記者來到濟南野生動物世界,且不說步行區的人流如織,就連在視野極其開闊的車行區,小火車基本都是一兩分鐘一輛。“人雖然多,但我們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玩得愜意。”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占地2000畝左右,步行區游覽路線共7大板塊長約5公里,有動物展館20多個。因此,把握游覽節奏很重要。一般來說,不少游客的游覽過程是這樣的:在入口處看到導游圖后,急急忙忙挨個找動物展館“到此一游”,從生態鳥館游覽到吉象領地,觀賞過長頸鹿和大象后,再趕到生態表演館,待40分鐘的精彩大馬戲散場,午飯時間也就到了。午飯過后,部分游客感覺困乏,接下來的場館就開始走馬觀花,甚至懶得下游覽車而略過不看。相關負責人說,在研究發現游客的這個游覽規律后,他們決定做一些引導改變,比如增加座椅等延緩節奏,“游客游覽一段時間可以坐下來休息,這樣就不會覺得太累,也能玩得愜意。”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還會在休息點增加自動售賣機、雕塑小品和小型游樂設施,讓游客休息調整時也不覺單調。”
除了引導游客放緩游覽節奏,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還進一步增強互動體驗,比如節日期間的“動物大巡游”。“我們主題公園類的景區,講究的就是體驗性以及園區的重游率,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都需要不斷完善。”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拉動多日游——繡源河百脈泉 如何才能更出名
單從客流量來看,與之一墻之隔的濟南植物園就要平淡多了——3日的接待量為5000人次。與之30分鐘車程距離的百脈泉公園則要好一些——1日當天接待游客3400人次,2日、3日分別為7000人次、8000人次。
長期以來,濟南北部和東部的旅游與南部相比一直發展相對緩慢,近郊游也呈現出北部東部受冷落的局面。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搬遷過來后,填補了章丘旅游業態的空白,被稱為“引領濟南旅游向東看”。相關方面曾表示,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開園后,和繡源河、百脈泉、朱家峪古村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應,章丘旅游的集聚效應將會放大,有利于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形成濟南多日游的局面,推動濟南逐步轉變為旅游休閑目的地。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距離這個目標還是有差距的。3日14:00多記者到達百脈泉時,游客量并不算大,游覽起來很輕松。公園龍泉寺旁的墨泉圍了許多游客。方形的池水之中泉水噴薄有力,池底的黑色透過泉水猶如噴墨。與黑虎泉需要用繩子吊著水壺打水不同,在墨泉旁游客伸手就能夠著泉水,有不少游客甚至用礦泉水瓶去接水。
“好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咱這個泉子好,噴起來我覺得不比趵突泉差。”游客于女士是章丘本地人,這次是特地帶著天津的朋友過來玩的。她認為保泉很重要,景區宣傳推廣也很重要,“歷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百脈泉里也有,可是怎么咱就不出名呢?”
專家建議
發展區域旅游景區要給力平臺要引導
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認為,區域旅游要發展至少有兩個方面。
一是景區本身的自然條件以及后天努力。比如百脈泉,此前停噴700多天,今年8月才全面復涌,到現在也才兩個月時間,市場啟動肯定要弱一些。同時,景區自身的努力也是一方面,要不斷創新不斷推廣,“我前幾天去德州,連德州人都知道濟南野生動物世界要搞動物大巡游活動。”對于王晨光教授的這種說法,一名旅行社的人士表示支持,他說自己這兩天關注了南山的九如山、九頂塔,游客量都不錯。此前他對這兩個景區的印象就是,每年都會有新變化、都會有創新,像九頂塔通過燈光改造等增加的夜場活動。
二是部門的引導。要強化區域旅游,平臺的作用必不可少。大眾旅游時代,大家的從眾心理是很強的。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自身品質不錯、相對冷門的景點,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一些平臺幫忙推介,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同時,這樣做也可以適當分流,增加旅游的舒適度。
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