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PM2.5來源燃煤居首

  在濟南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的來源中,燃煤占29%,處于第一位。淘汰建成區的燃煤鍋爐,對于濟南的空氣污染治理來說,是短期能夠減小、長期也能夠治本的具體措施。此外,對東部老工業區里的企業,濟南也在大力搬遷改造。

  131臺小鍋爐被淘汰

  20日,記者從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9月底,濟南已經淘汰131臺,2012蒸噸燃煤鍋爐。

  據高立文介紹,這些燃煤鍋爐淘汰之后,對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作用十分明顯。“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硫3831噸,氮氧化物1954噸,煙(粉)塵1275噸,分別占市內五區(除長清區)和高新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總量的15.3%、6.1%和2.22%”。

  這么多鍋爐被淘汰,它們原來承擔的供熱功能怎么辦呢?據高立文介紹,在已完成淘汰(改造)的131臺燃煤鍋爐中,只有一臺是直接關停,另外有40臺加入了集中供熱,68臺實行了煤改氣,15臺實行了煤改電,并且用生物質鍋爐替代了7臺。

  保證市民用熱,除了鍋爐的提升,還有管網的配套。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供熱辦副主任紀濤表示,今年之所以密集修路,也與管網的建設有關。“旅游路、陽光新路、經七路、經五路等都是進行老舊管網改造,此外還新建一部分管網。”紀濤表示,可以說往年5年加起來也趕不上今年一年的改造量。今年共改造了23.8公里,投資2.27個億,新建62.9公里管網。

  濟鋼壓減產能150萬噸

  東部老工業區集中了眾多工業企業,也成為濟南城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據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劉勤介紹,東部老工業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和關停騰退,今年計劃達到38家,目前已完成了33家。

  在市民關注的重點企業中,山東鋼鐵濟南分公司2號1750立方米高爐于8月初正式停產,壓減煉鐵產能150萬噸,同時濟南市2016年度鋼鐵產能化解任務也已完成。

  屢次受罰的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已經基本完成老宿舍區改造工作,計劃年內停產搬遷;濟南盛源化肥有限公司和山東塑料試驗廠已停產,正籌劃搬遷具體事宜;中石化濟南分公司計劃投資12.5億元用于煉油結構調整和提質升級等改造,目前已完成立項。

  劉勤表示,濟南市先后為濟南潤源化工有限公司、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污染設備拆除項目爭取資金支持6312萬元,以促進搬遷的開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