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平臺眾多
和實體超市爭客源
市民韓小姐是“商場重度依賴癥患者”,經常光顧恒隆廣場、綠地的進口超市,但她仍舊習慣在網上購買進口食品。因為無論是種類還是價格,網購平臺相比這些進口超市都更有優勢。
韓小姐說,淘寶上進口食品賣家很多,商品種類豐富,并不少于任何一家進口商品超市。而且,零食一般比進口商品超市便宜很多。“我在進口超市里更多的是買水果生鮮、現烤面包這些講求新鮮的產品。”
不只是食品,有的市民發現,相比朋友圈代購和跨境電商,進口商品超市在化妝品上也沒有足夠的價格優勢。大眾點評網友“颼颼de冷風”說,400毫升蘭蔻粉水在國內專柜賣420元,在綜合保稅區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賣399元而且貨不全。一款兒童洗護用品,在母嬰店買也貴不了10元。韓國品牌餐洗凈,綜合保稅區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賣45元,回來看看網上代購的報價都不超過30元。關鍵是進口超市店面普遍離市區太遠,來回不方便。“如果買的東西不是很多,去保稅區的進口商品店真不如找代購合算。”
市民王小姐則更習慣在跨境電商上購買洗護用品:“我經常去逛洋碼頭、蜜芽這些網站,相比進口商品超市,里面的進口洗護用品價格并不貴,選擇也很多。”
休閑體驗被當做
實體超市的法寶
面臨年輕人的在線消費習慣和海淘代購的低價優勢,進口商品超市如何同網上渠道爭奪消費者?又如何對自身進行定位呢?
UU洋行總經理鄭培寧認為,進口商品超市最大的優勢是它提供的不只是購買,還有體驗,這也是UU洋行在裝修、設計上投入大量成本的原因。“我們想給市民提供一個可以悠閑地轉一轉、放松一下的場所,讓顧客有一個喜悅的心情,而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超市。”
相比一般的超市,一些進口商品超市更注重“美顏”。 在UU洋行,紅酒陳列柜被制作成木頭船的形狀。它更多地使用射燈,相比普通吊燈有更好的視覺引導作用。為了避免顧客蹲下身子,所有的陳列柜50厘米以下都不陳列商品,陳列柜放置比一般超市寬松,看起來沒有緊迫感。在二樓,挨著紅酒陳列區的是一個機艙風格裝飾的寬敞茶吧,有幾十張椅子。“顧客可以和朋友逛超市、喝茶、吃甜點、聊天。”鄭培寧說。
而貨柜陳列、貨品布置、燈光設置同樣也是恒隆ole超市、綠地g-super的特色。“環境好、舒適”是很多網友在點評時常用的評價。
通過多樣的活動讓顧客玩好也是這些進口商品超市吸引人氣并與電商、代購對抗的法寶。像ole超市、UU洋行,每周末都會舉行各種現場活動。“十一期間,我們請來了國外的米其林大師現場烘焙面包、甜點,顧客可以試吃。推介的是來自希臘、西班牙的面粉,以及火腿、奶酪、魚子醬等國外商品。”鄭培寧說。一些顧客可能會因為價格因素選擇海淘商品,但是進口商品超市提供的體驗是任何一家電商無法提供的。另外,一些年長的、追求生活品質的理性消費者也會更偏向實物消費,這部分人的需求也是實體超市可以滿足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