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突然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形容當下的樓市再合適不過。
“深圳的坐著飛機來炒房!”“來買房的三成是外地人!”一個月前,這樣喧囂聲不絕于耳。外地人來濟投機炒房的真有這么多嗎?
啟動限購后的濟南樓市,漸漸恢復平靜。硝煙散盡,記者發現:當初甚囂塵上的“打飛的來炒房”不過是放大的個例,“三成是外地人”也另有隱情。
值得深思的是,當隱情未被揭開、個例被放大之下,被中傷的不止是房地產業,還有那些真正剛性需求的購房者。
被誤讀的“外地人買房”
坐著飛機來濟南炒房?看完“丟失”的后半句,你還這么想嗎?
10月19日中午12:30,鳳凰路一樓盤售樓處內,4名售樓小姐在前臺閑坐,她們有聊天的,打電話的,還有玩手機游戲的。“一上午來了不超過10個人,閑得沒事干。”一位售樓小姐說。
同樣是這家樓盤,9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看房的人群可謂熙熙攘攘,一波又一波,售樓小姐幾乎是小跑著給客戶倒水、拿材料。這種鮮明的對比,也出現在東部唐冶片區的多數樓盤。短短20多天,售樓處經歷了一熱一冷兩重天。
“一些個例和不實消息經過放大或亂傳后,真是火上澆油,坑了開發商和購房者。”市場沉寂下來,業內人士也在反思近期樓市的反轉。像“深圳購房者坐飛機來濟炒房”的消息最早來源于東部一樓盤。當時有置業顧問說,有一個客戶在深圳工作,為了搶到唐冶的一套房子,特意坐飛機來到濟南,付全款買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后又急匆匆回去了。幾經傳播后,消息過濾了“這個客戶老家是淄博的,孩子準備來濟南落戶上學”等信息,被炒作成“打飛的來炒房”,一時間微信朋友圈里滿天飛,一定程度上撩動了購房者脆弱的心理。
“我們這里也有這樣的客戶,從上海飛來買房子,但并非都是炒房的。”西客站片區一家樓盤置業經理劉女士說,上個月就有上海的客戶來買房,她老家是山東萊陽的,現定居上海,為了讓父母去上海方便,便在西客站買了這套房。“你能說這是炒房的嗎?!如果把這種剛需信息傳成炒房,不光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會誤導有關部門決策的準確性。”
三成購房者是外地人?網簽數據里,非市內六區戶口都算外地
不止于此,9月份,“三成買房者是外地人!”“一出手就是好幾套,全款付清!”這樣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事實真的如此嗎?
“北京、上海的的確有一把付清來濟南買房的,但這樣的太少了!”劉經理說,以這家樓盤的網簽數據為例,市場最火爆的9月份,網簽的客戶中,本市的占70%,非本市的占30%。
“但這個‘本市’的概念不是咱平時說的全濟南市,比這個范圍小。”據了解,買房人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后,開發商向濟南的商品房網簽系統錄入購房者信息時,系統默認的本市居民僅指歷下、市中、歷城、槐蔭、天橋、高新區、長清區,其他像章丘、濟陽、平陰、商河算作“非本市居民”。
此外,在網簽系統眼里的“外地人”中,省內的購房者也有一定比例。“不少是德州、萊蕪、聊城、臨沂等周邊城市的,大學畢業后留在濟南工作,他們也是剛需一族。”這位工作人員說,除去郊區縣和省內其他城市的購房者,山東省以外的也就占5%。
“即便是有外省的購房者,投資比例也非常小。”山東鑫苑置業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圣如說,以鑫苑世家公館為例,非本市戶口的購房者中,大多數是在濟南上班或經商的。”
“外地人來濟炒房”傳言的不實,在房產電商處也得到證實。濟南一家房產電商的數據監測顯示,9月1日至9月30日,咨詢新房的日均來電為260通,其中本市用戶占73%,外地用戶占27%;從外地用戶電話歸屬來看,省內其他16城市占21%,省外客戶占6%。
被誤傷的剛需購房者
他們的孩子等著上學想換大點房子落戶,這下只能先賣再買
為給樓市降溫,10月2日,濟南出臺“限購令”:購買首套住房商業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非本市戶籍家庭在我市限購一套住房。“限購令”遏制了投資炒房,也誤傷了一些剛需者。
“我跟丈夫的戶口都不在濟南,雖然有一套二手房,但房子不能落戶,想再買也買不了,孩子眼看就要上小學,這可咋辦?”市民趙女士向12345市長熱線反映說。今年34歲的趙女士和丈夫都是德州人,戶口都在德州,在濟南工作已有9年,目前在天橋區有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但面積不達標不能落戶。孩子今年4歲半,眼看到了上學年齡。前一陣,趙女士跟丈夫商量著,想在濟南再買一套能上戶口的9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
就在他們忙著看房子時,突然10月2日濟南限購政策一出: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一套住房!趙女士傻眼了:“買不了房落不了戶,孩子上學還能回老家嗎?”
無奈之下,趙女士跟老公商量著先把手頭的這套小房子賣掉,邊租房邊買房。據了解,像趙女士類似情況的并不少,記者查詢12345市長熱線來電情況發現,從10月8日至18日,就有七八個來電反映類似遭遇。
他們想有自己的房子兩成首付剛湊齊,眼看又短10多萬
老家臨沂的朱先生來濟南工作已有十幾年了,一家三口一直在匡山小區租住著一套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經過這么多年的打拼,終于攢了20多萬。“原來打算再攢個裝修錢出來,明年買房,可聽說房價漲得挺快,就想早點買算了。”八九月份,朱先生兩口子請假加歇班,開始看房子,最初看的市中心的房子,“太貴了,100平方米的首付就得將近40萬。”
9月底,朱先生最終在西客站片區選定了房子,并交了1萬定金。誰料,10月2日“限購令”一出,朱先生望而卻步了,“我在物流公司跑業務,原本商業貸款付20%的首付就可以買套房,現在提到30%,想買也付不起首付了。”朱先生無奈地說,首付多出來10萬,還得攢兩年。這幾天,朱先生忙著找開發商退定金。“控制房價是好事,我雙手贊成,可像我這種情況,也不是投機炒房的,也算躺著中槍了。”
與朱先生一樣,不少剛需者也卡在“限貸限購”上,就目前濟南的房價水平,以一套100萬元的房子來算,首付比例增加10%后,購房成本就增加了10萬元。
濟南地產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建議,有關部門應嚴厲打擊投機,維護政策的剛性,也要照顧到為城市發展打拼的來濟打工族等的剛性需求,體現政策的寬嚴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