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投資擔保公司,濟南市民再熟悉不過了。它們曾一度搶占了市區各繁華地段,標識醒目,裝修豪華,給人“不差錢”的印象。然而,等到資金鏈斷裂,騙局暴露,又接二連三跑路,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和此前濟南市區很多所謂投資擔保公司的幕后老板一樣,王興國也來自河南伊川,他“買斷”一家投資公司后,打著為一農業種植合作社集資的幌子,以高息為誘餌,僅4個月時間,就從40多位市民手里,騙了390萬用于吃喝嫖賭。近日,槐蔭法院以集資詐騙罪,一審判處王興國有期徒刑12年,責令其退賠贓款3725082元返還給被害人。
公司指使業務員背誦“忽悠大法”
2014年8月,沈洪亮入職山東興博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興博投資),成為一名業務員,他的唯一工作,就是吸收客戶資金。進入公司,前臺人員給了他一摞資料,包括公司簡介、投資項目、投資收益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張《客戶意見處理表》,主要是針對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指導如何應答。
比如,客戶擔心資金安全該如何解釋,客戶擔心公司跑路又當怎樣解答等。業務員必須熟記甚至背誦表格上所涉及的每個問題,只有這樣,面對客戶時,他才能經得住潛在客戶的詢問,打消對方的種種疑慮。和大多數投資擔保公司一樣,他們拉攏客戶的方式很簡單也很奏效:發傳單。
在業務經理吳剛的帶領下,他們到馬路邊、小區門口、公交車站等處向行人發放宣傳單,一旦有客戶感興趣,業務員就把對方帶回公司簽訂合同。為顯示信用,還會當場支付一個月利息。如果客戶覺得利息低,業務員還會向業務經理請示,提高利息,想方設法留住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