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污染排放少了,“氣質”卻變差了!山東9月經歷了什么?
27日,山東省環保廳公布了我省9月份及前三季度的空氣質量情況。9月份,我省PM2.5、PM10、NO2指數均同比惡化,17個城市中,日照的情況最不樂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惡化幅度最大,達到25.6%。
9月份,全省“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平均為20.4天,同比減少了1.4天;重污染天數為0天,同比減少0.2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90,同比惡化5.4%。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城市日照9月份的“氣質”改善情況堪憂。雖然在環境空氣綜合指數排名中,日照排在威海、煙臺、青島之后,位居第四,但日照的多項指標在17個市中都是同比惡化幅度最大的。
說起日照同比惡化幅度最大的原因,山東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肖紅介紹,日照在工業污染監管和無組織排放的監管上,力度相對較弱一些,比如揮發性有機物監管起步較晚,散煤治理也基本上還沒有實質性的措施和進展。其“氣質”惡化可能與周邊污染源變化有一定關系,但更大程度上是轄區內本身存在的問題。日照目前城區的施工面積和施工量較大,施工、渣土管理比較粗放,加大了城區污染治理難度。加上日照基礎比較好,突然間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管理措施上沒有跟上。
9月份本應是秋高氣爽的季節,為何山東的大氣指標同比卻大滑坡呢?肖紅分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半月山東出現了大面積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出現逆溫、靜風、高濕度等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
“從空氣污染源方面來說,9月份山東的污染物排放并沒有大的增加。”肖紅說。相反,9月份,各市環保部門還加大了對污染源的監督檢查,停產限產了部分企業。從總體來講,污染物的排放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比同期減少。而9月1日至15日間遇到的不利擴散天氣,發生時間和過程較長,造成污染物累計。大面積的不利擴散天氣,造成9月上半月全省氣質反彈超過30%。
隨著氣象條件好轉,措施加嚴,9月后半個月空氣質量逐步改善,但是上半月反彈幅度太大,改善情況沒有把反彈的趨勢拉回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