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鋤草松土一體機,是我的第五項發明。”27日上午,記者在膠州市膠萊鎮見到了“農民發明家”李志敏,一見面,他就興奮地向記者做起了產品介紹。以往在大棚里鋤草松土,只能靠人工,大型機械設備根本進不去,現在用上這項發明,農戶可以輕松操作機械來鋤草和松土了。

  這項發明緣于今年3月的一次經歷,李志敏到朋友家的大棚參觀,朋友訴苦說,到了鋤草的時候就特別累,用不上大型機械,全靠人工。能不能發明一種體積小、方便攜帶,跟人工鋤草一樣干凈的機器呢?李志敏帶著這個想法搞起了發明,經過半年多的摸索,鋤草松土機一體機問世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鋤草機是由一根1.7米長的傳動軸桿和旋轉刀片組成,傳動軸桿的一端連接鋰電池,旋轉刀片可以更換成松土輪。“鋤草的時候就用旋轉刀片,松土的話就換成松土輪”, 李志敏介紹說。松土輪的重量約十斤,要配合汽油機使用,動力足。鋤草機配合鋰電池使用就可以,約六斤重,操作起來很簡單,連接電源,打開開關,刀片就開始轉動。汽油機型的鋤草松土機每小時消耗一升汽油,鋰電池型鋤草松土機可連續工作7個小時,效率是人工的4-5倍。

  這是李志敏的第五項發明,此前,這位“農民發明家”還發明過辣椒去把機、辣椒種子篩選機、辣椒收獲機、去石裝包兩用機。李志敏只有初中文化,除了種過地,還做過辣椒買賣,他從小愛琢磨,喜歡跟機械打交道,憑著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他在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完成了這些發明,解決了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的不少難題。

  最早走上發明的路,是因為目睹父親的艱辛。“為了賺錢補貼家用,父親經常把自己圍在辣椒堆里,連續摘把作業十多個小時,一天下來,看到他一手扶著腰,一手艱難地搬運,我心里就很難受。”當年的情形讓李志敏至今還記憶猶新,也就在那一刻,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制作一個全自動辣椒剪把機,讓父親不再吃苦受累。李志敏開始不斷地嘗試。他從網上搜索和下載各類機電知識和資料,進行自學,然后把腦海中構思的草圖找設計人員做成設計圖。買材料、做實驗、換材料、再做實驗。

  由于經驗不足,最初發明的辣椒去把機的效果達不到客戶要求,經常被“退單”,被“剪壞”的辣椒不得不便宜賣掉,虧損了不少錢。

  一次不成功,就實驗兩次,兩次不成功就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地實驗和改良,2013年,辣椒去把機終于研制成功了,一小時可以出產成品500公斤,操作機器的6個工人抵得上原來100個人工。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欄目對此進行了專門報道。

  發明成功后,他創辦了青島璐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辣椒剪把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產品暢銷新疆、內蒙古、云南等省份,遠銷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僅此一項年銷售額就達到1500萬元。”眼角的皺紋掩不住李志敏內心的自豪。

  “俺也是個農民,農民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咱就研究什么,發明什么,讓鄉親們干活省心省力。”李志敏說,“產品受歡迎,老百姓心里認可,那咱的干勁自然就更足了。”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