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盜刷的錢正好跟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差不多。”劉先生說,被盜刷時他的銀行卡里共有13000余元,他看到銀行短信并打電話凍結賬戶是在一個小時以后才完成。按理說,犯罪分子應該有時間把剩余的錢都轉走,為何對方只轉走了跟賠償金差不多的數目?劉先生懷疑對方知道他卡上剛匯進了這1萬元。

  劉先生說,他的銀行卡開通了網銀,也在手機上進行過交易,但此前從沒出過問題。記者打開其手機發現,他的手機上安裝有多款殺毒、賬號保護類軟件,運行這些軟件后并未發現手機系統存在異常。

  同時,劉先生也確定從未在別人的手機或電腦上登錄過自己的銀行賬號。犯罪分子是如何盜刷了他的賬戶,他至今沒想明白。劉先生家人到當地派出所辦案。

  民生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劉先生是通過電話客服上報的賬戶異常,工單還沒有傳送到開戶行。等工單下來后,銀行會先確認盜刷情況的真實性,再按流程開展后續工作。

  本報記者咨詢多位金融信息安全領域的人士后得知,劉先生的銀行賬戶被盜刷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劉先生在使用銀行卡時,卡片信息被人復制,支付密碼也被人掌握;二是,其賬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被他人掌握。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多種支付渠道轉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高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