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1月10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正式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試點。根據部署,山東將在第三方專業機構技術支持下,選取濟南市槐蔭區、煙臺市芝罘區、萊山區、德州寧津縣等7個縣(市、區),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多元、多維度的“診斷式”測評。據悉,綜合評價將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發揮第三方評價的作用,逐步建立外部評價機制。

  記者了解到,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要將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藝術素養等反映學生發展水平的指標,以及校長課程領導力、學生課業負擔、教師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班額標準化、家庭教育等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因素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主要通過考查學生群體的發展情況評價縣(市、區)、學校、學科的教育質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考查縣(市、區)、學校、學科的發展和努力程度,改變單純強調結果不關注基礎、關聯因素和發展變化的做法;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促進學校建立質量監控機制,注重自我診斷、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提升。注重發揮第三方評價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外部評價機制。

  綜合評價主要通過測試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輔之以必要的現場觀察、個別訪談和資料查閱等。根據要求,測試可分為紙筆測試、實驗操作測試、體育和藝術技能測試、行為表現觀測等。測試和調查面向學生群體采取科學抽樣的辦法實施,嚴禁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統考統測。

  要面向所有中小學校,以抽樣的方式確定參測學校和學生樣本。每年可結合實際,就某一年級、某一項或幾項內容進行評價,學業質量可評價某一個或幾個學科。一般五年為一個評價周期,完成全部項目和學科的評價工作。(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