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的根本在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
減排措施這么強,今年冬天的氣質會不會明顯轉好呢?市民的感受會不會有所改善?
從濟南來看,盡管減排措施力度很大,不過今冬的氣質會不會更好,還要看氣候給不給力。除了季節性污染之外,今年肆虐的拉尼娜現象也將會對防控霧霾產生不利影響。
根據氣象數據顯示,2016年冬季發生弱拉尼娜事件,導致空氣中濕度偏大,靜穩天氣增多,特別是華北地區,氣候特征不利于空氣擴散,極易形成重污染天氣。我國華北地區、黃淮地區、長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本就是靜穩天氣多發地區,冬季各種污染疊加,容易造成污染。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也曾表示,根據歷史分析,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今年冬季出現重污染天氣的頻率和強度可能偏高。預計開始供暖后,重污染天氣應對形勢可能更加嚴峻。
不過氣象因素都不是霧霾產生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還在于污染物排放。濟南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污染物排放仍大幅度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造成空氣中的顆粒物常年超標,而冬季燃煤供暖,各種污染物疊加,造成整個華北地區包括濟南冬季霾天增多。
想要從根上治霾,濟南還要走很長的路。“要治霾最根本的還是能源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是能源替代,二是產業轉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