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僅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十多年來,靠著自己省吃儉用,青島75歲的老人周寶存捐助了一百多名學生,累計捐助金額達十多萬元。他傾盡所能幫助別人,被稱為“裸捐老人”。12月7日下午,這位老人來到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將最近一年積攢的兩萬多元錢捐給了13位大學生。他告訴記者,每一次捐助都讓他變成窮光蛋,但能幫助這么多學生,他發自內心地開心。

積攢了一年的錢,全部捐了出去
7日中午,剛從濟南站下車后,周寶存就急匆匆的趕往了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老人的精神頭很足,迫不及待地要跟同學們見面。這一次來,他攜帶了兩萬六千元的現金,其中兩萬元是他本人積攢下來的,另外的錢是一些朋友和愛心企業捐贈的。
兩萬塊錢的數額不算太大,不過老人卻足足積攢了一年,其中的每一塊錢都是周寶存老人省吃儉用攢下來的。他每個月只有兩千多塊錢的退休金,老人只舍得給自己留出很少的生活費,他日常僅吃些白菜、菠菜、蘿卜等便宜的蔬菜,其中有不少是撿來的,周寶存告訴記者,他見不得浪費。
雖然也做過其他一些捐獻,但周寶存告訴記者,大部分都捐助給了教育事業。十年如一日,周寶存先后資助了一百多名學生,經常是“錢包空了又來(退休金),來了又空。”他告訴記者,“未來的世界歸根結底是這些孩子們的,我捐助他們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投入的學習。”
這次捐助共13名學生,周寶存跟他們進行交流后,向每人捐贈了兩千元的助學金。在場的同學表示,他們非常感激周寶存的捐助,解決了生活上的一些困難,“我們會更加珍惜每一次幫助,更加投入地去學習,希望以后能夠回報社會,把愛心傳遞下去。”
老人已是都二次到山大捐獻
周寶存是青島機械局下屬一個單位的員工,原來是做技術的。他告訴記者,1988年的時候,單位曾組織過一次向災害地區捐獻的活動,那是他第一次捐獻。“當時大家都捐3塊、5塊的,我捐了50塊錢,那時候是一個月的工資。”周寶存說,自己捐完錢,感覺能夠幫助到別人,內心特別快樂。那一次的捐獻也為日后常態化的捐助埋下了伏筆。
從2006年開始,周寶存開始資助學生,他先后通過希望工程資助了六十多位中小學生。“那時候比較早,也是有錢了就捐,給每個人捐個三五百塊錢。”隨后,他自己聯系,六次進駐高校,資助了五十多位大學生。而他這是第二次來山東大學捐獻。
為籌集資金,幫助更多學生,周寶存還將自己收藏的圖書、字畫出售。這次捐助后,周寶存的錢包雖然又空了,他卻非常高興。周寶存告訴記者,在錢的問題上,他早已經看開了。“這些錢我留著也是待在那里,不會產生價值,我花了就沒有了,捐給需要的人,它的價值會更大。”
對生活,周寶存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從1995年從機械局下屬單位退休后,目前仍住在八十年代單位分的房子里。這間房子僅有二十來平米,一張床,一臺電視機,一張桌子和千余冊書籍是他所有的家當。問及為什么不給自己留些錢改善一下居住環境,周寶存說,自己對現在的住所就很滿意,“人活在世上,有個住的,有張床就夠了。”
相關鏈接:
每天都要做義工
除了是捐助學生上學的積極分子外,周寶存還是一位長期熱心于公益事業的志愿者。
2005年5月,周寶存成為青島“七彩華齡”志愿者團最早的一名團員,2006年他又加入了市南區特色義工隊開心果團隊。國際帆船賽 、奧帆賽、全運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重大事件的志愿服務活動中都活躍著他無私奉獻的身影,為青島市的志愿服務活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青海玉樹地震,周寶存帶領著他的義工隊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向災區捐款共計1000多元,同時,還捐了衣、被等物資。
周寶存介紹,在他的感召下很多老人也加入了志愿活動,他們還成立了市南夕陽紅義工隊,專門負責在棧橋、火車站周邊為游客指路、介紹景點、打掃衛生等志愿活動,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廣泛好評。“雖然現在人數多了,不用我一個人負責了,但我每天還是習慣到棧橋、火車站去轉轉,看看有沒有人需要幫助。”周寶存說。他的時間多數是在做義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