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濟南市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市工作務虛會精神,圍繞打好治霾、治堵攻堅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完善措施、加大動員,努力使濟南市大氣質量和交通擁堵狀況有明顯改善,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大的提升。濟南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王忠林出席會議并講話,濟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曉剛主持會議,副市長王新文和市政府秘書長李勝利出席會議。
王忠林在講話中指出,要辯證地看待治理工作,切實端正思想認識。治霾和治堵都是最直接的民生工作,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城市的形象,關系到黨委政府的形象。今年以來,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濟南市在治霾治堵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績。在治霾方面,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提前完成35噸以下鍋爐的淘汰任務,積極推進燃煤綜合整治,全面加大道路清掃和灑水力度,進一步加大工地遮擋和覆蓋,強化渣土運輸的全過程監管,大力開展裸露地面綠化工作。在治堵方面,改革交警勤務方式,加大路面執勤執法;推進路網結構改造,打通道路微循環;合理分配路權,積極推進公交優先戰略;科學調整信號燈,強化交通流量管控;科學安排施工,減少道路占用;減少路面停車。濟南市治霾和治堵的實踐充分說明,只要工作做到位,改善空氣質量、緩解交通擁堵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我們要在實踐中看到信心、堅定信心。當然,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問題。目前,濟南市在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仍在后十名左右徘徊,不但影響市民的生產生活,也影響城市的美譽度和信譽度,影響濟南市的發展環境;城市的交通擁堵也沒有從根本上緩解。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一是因為主觀認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一部分同志身上還存在“等、靠、怨”的問題。二是發展不平衡,各縣區、部門對治霾治堵的認識和工作力度很不平衡,一些部門還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三是管理粗放,粗放施工、粗放傾倒、粗暴駕駛的問題還很明顯。四是執法不嚴,對部分違法偷排企業的監管執法沒有做到盡職盡責。實際上,霧霾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人為現象。人為現象只有靠人來解決。圍繞這些問題,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樹立三種正確的態度:正視問題、勇于擔當、主動作為。
王忠林強調,要科學施策,切實抓好各項措施落實。此次會議印發的關于治霾治堵“雙十條”措施,都是短平快的措施。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抓實抓細、抓進抓緊的思路,切實行動起來,推進各項治理措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治霾方面,一是抑住塵。要抓好道路揚塵、渣土車揚塵、工地揚塵和裸露地面治理,通過這些措施,切實把地面上的揚塵壓住、把空氣中的揚塵降下來。二是減少排。要加大鋼鐵、化工、電廠等工業企業的管控,嚴格控制煤炭消耗,加大露天燒烤整頓力度,加強汽車尾氣和成品油監管。三是調結構。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二三次產業中,關鍵是要抓好工業產業的改造升級。要抓好能源調整,加快推進外電入濟、外熱入濟和電能替代工作。四是多增綠。對城區內甚至郊區的裸露地面,要通過綠化減少揚塵,短期內不能綠化的裸露地面要采取防塵措施。五是嚴監管。要強化科技監管,對所有污染源實現在線監測;強化現場監管,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要到一線巡查、現場督導檢查;要強化群眾監督,讓群眾成為治霾的眼睛;要強化輿論監督,繼續開展好“啄木鳥行動”,宣傳典型、曝光問題,進一步形成全方位的監管格局。六是齊動手。要廣泛發動群眾的力量和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到兩大攻堅戰中來,鼓勵群眾自覺糾正不環保、不文明的行為方式,努力養成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在濟南市上下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在治堵方面,一是科學調控。要優化警力配置,加大路面執勤力量,加強信號調控,盡量多劃單行道,逐一排查化解堵點,鼓勵錯時錯峰出行。二是優化路網。要加快二環東西路南延、二環南路東延和順河高架南延等高架路建設,打通一批斷頭路、瓶頸路、丁字路,強化路口渠化,改造增設潮汐車道、單向車道和平面立交的方式。三是分好路權。要加大公交優先措施,進一步提高公交分擔率和滿意率,加快軌道交通建設,規范停車布局和停車場劃定,盡量減少道路停車,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四是嚴格執法。加大路面管控和處罰力度,整治停車秩序,堅持疏堵結合。與此同時,還要熱情服務,體現出溫暖和關懷。五是科學施工。要精心研究施工和交通組織方案,優化施工方案,盡可能采取半幅施工、分段施工、錯峰錯時施工等施工方式,盡可能減少施工帶來的影響。六是廣泛動員。要充分利用好各級各類的宣傳陣地,深入開展文明交通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廣泛宣傳綠色出行方式,同時倡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駕車、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
王忠林要求,要加強領導,切實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治堵、治霾既然是“三大攻堅戰”中的兩項,就要重點來抓。此次出臺的“雙十條”措施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一是責任要明。要在市里組織領導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部門的監管責任、縣區的屬地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全市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二是標準要高。要按照一流標準、最高水平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實施精準治理,治霾要精細到每一個污染點、每一個工地、每一輛渣土車、每一名保潔人員,治堵要精細到每一個時點、每一個信號、每一個路口,讓每一條整改措施都能做到落地有聲、見到實效。三是責任要實。此次出臺的問責辦法,目的是明責問責、細化責任,從而使各項措施落下去。四是問責要嚴。督查部門要聚焦這兩大攻堅戰加強督查,“啄木鳥行動”要跟上行動,推動形成強有力的作風。要做好考評結果運用,作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切實形成層層傳導壓力、級級壓實責任的工作格局。
會上印發了《濟南市深入推進“十大行動”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十大措施》、《濟南市治理交通擁堵十大措施》、《濟南市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濟南市大氣污染治理問責辦法(試行)》;市環保局、市公安局、歷下區、歷城區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十大舉措
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
在12月21日召開的濟南市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上,濟南市印發了《濟南市深入推進“十大行動”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十大措施》。濟南市提出,要采取網格化信息化監管、加大揚塵污染防治、推進燃煤綜合整治等措施,確保到2017年年底,實現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比2013年改善35%,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氮分別改善到0.124毫克/立方米、0.070毫克/立方米、0.04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持續改善的目標。
在加大揚塵污染防治方面,我市提出,將揚塵污染防治納入建筑、拆遷等各類工程招投標、施工許可、渣土處置審批等環節管理,工程監理單位要把揚塵污染防治納入工程監理內容。全市建設工地(含房屋拆除)揚塵防治措施完備率達到98%以上,工地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安裝率達到96%以上。
在推進燃煤綜合整治方面,濟南市將實施煤炭總量控制,確保2017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130萬噸。
2017年,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使用清潔化民用生活燃煤。2017年10月底前,全市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此外,濟南市還提出,要按時完成山鋼集團濟南分公司產能調整濟南組各項工作。督促濟南庚辰鑄造材料有限公司加快異地搬遷項目建設,2017年年底前完成搬遷任務。督促藍星石油濟南分公司確定搬遷方案,確保2017年年底實現全面停產。
在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方面,濟南市提出,力爭2017年年底前我市重點鎮均接通管道天然氣。
在嚴格環保執法方面,濟南市提出,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通過媒體定期向社會公布違法者名單。
在嚴格督查考核問責方面,濟南市將深入開展“啄木鳥行動”,有效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宣傳先進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而且,濟南市還將建立完善考核制度,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年終實施年度工作考核,經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同意后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對考核不合格、未能按時完成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考核結果作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建立約談機制。對各縣(市)區政府每月的環境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排名并在媒體公布,連續2個月排名末位的,按規定約談其主要負責人。完善問責機制。對屬地管理責任不落實、部門監管不到位,依法依規應當追究責任的,要嚴肅問責。
在強化組織領導機制方面,濟南市將成立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由濟南市委主要領導任總指揮,濟南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常務副總指揮,濟南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濟南市委組織部部長、濟南市委宣傳部部長、濟南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副主任、濟南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和市政協相關副主席任副總指揮,市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最嚴問責
渣土車管不好問責縣區政府“一把手”
在21日召開的全市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上,濟南市公布了《濟南市大氣污染治理問責辦法(試行)》,確保大氣污染治理目標責任落實到位。《辦法》規定了15種問責情形,其中有6種情形涉及揚塵污染問題。
根據《辦法》,對于未取得準運手續就上路的“黑渣土車”,相關部門要重視起來。《辦法》明確,渣土運輸揚塵治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約談項目所在地縣區監管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約談后仍未整改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通報批評后仍不到位的,有權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這些情形包括:渣土車出場前不沖洗,帶土(泥)上路的;渣土車運輸密閉不嚴的;未取得準運手續運輸渣土的;未對渣土處置全過程監管的;發現問題,應當移送而沒有移送的;其他未落實有關要求產生揚塵污染的。
項目所在地縣區因上述情形2次被約談的,約談縣區政府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濟南市直部門(單位)監管范圍內因上述情形2次被約談的,約談市直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除了渣土運輸問題,問責情形中還明確規定了施工工地揚塵、渣土場(堆)揚塵、小石料廠(加工點)揚塵、城市道路揚塵、裸露地面揚塵共6種揚塵問題治理情形。
露天燒烤、餐飲油煙和秸稈(落葉)焚燒治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地縣區監管部門(單位)也要注意了:露天燒烤未取締的;中心城區餐飲業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未安裝的;未按規定落實秸稈(落葉)禁燒要求的;發現問題,應當移送而沒有移送的;其他未落實有關要求產生油煙和秸稈(落葉)焚燒污染的。
縣區轄區內因上述情形2次被約談的,約談縣區政府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濟南市直部門(單位)監管范圍內因上述情形2次被約談的,約談市直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據悉,對于大氣污染防治24小時巡查監督、“啄木鳥行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及市民反映、舉報的大氣污染問題,有關部門要及時處理并加強督促落實,對落實不到位的啟動問責程序。
對發現問題,情節輕微的,責令作出書面檢查限期整改;情節較輕的,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實施約談;情節較重的,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予以全市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移交紀檢監察、組織部門。
監管網格
每個社區至少設2名網格員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格即將覆蓋濟南全市。21日召開的濟南市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上,《濟南市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印發。
據悉,濟南市建立一級網格1個(市本級),二級網格12個(縣區級),三級網格(鎮街道級)143個、四級網格(村社區級)5209個。二、三、四級網格監管員、網格員要對轄區內排污單位進行巡查。一級網格、二級網格涉及的相關部門責任人員要結合工作職責、任務對有關方面進行巡查。實施“時間表”也已明確。本月22日至明年1月31日,摸底調查網格內全部污染源和環保敏感點情況。明年3月31日前,建設鎮(街道)、縣區、市三級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同時開發環境監管信息平臺手機APP軟件,并為網格員配備移動執法終端。每個村至少設1名網格員,每個社區至少設2名網格員。
治堵 明年或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
年內推錯時出行征求方案,推行公交與公共自行車一卡通,明年7月前發布停車差別化政策……在12月21日召開的全市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上,我市提出了整治交通擁堵十大舉措。記者獲悉,我市治堵思路不再一味向汽車傾斜,而是更多圍繞公交及慢行交通做文章。
濟南機動車人均使用率
高于全國平均
數據顯示,自2012年至2016年上半年,濟南的機動車保有量由139萬輛猛增至174萬輛。正因如此,一到上下班出行高峰,濟南大部分道路變身“停車場”。按照濟南市700萬常住人口計算,濟南人均擁有約0.248輛車,即約每4人就擁有1輛車。按照每家4口人計算,基本達到家家有車的水平。
對于濟南擁堵惡化的原因,有分析認為,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同時濟南市的公交出行分擔率低,城市功能空間布局有問題,工作區與生活區沒有結合,導致潮汐現象明顯。
根據交警部門的統計,濟南市民出行對私家車的依賴性很高,濟南市有車市民工作日平均使用小汽車的頻率為2.9次/日,節假日也達到2.5次/日之多。從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濟南市機動車的人均使用率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更高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年內研究錯時上下班上放學方案
針對日益嚴峻的交通態勢,濟南市召開治理交通擁堵工作會推出了十項治堵新舉措。在這些新舉措中,不乏“年內推錯時出行征求方案,推行公交與公共自行車一卡通,明年7月前發布停車差別化政策……”這種引人關注的大動作。
記者了解到,濟南城市擁堵一大原因就是中心城區交通量聚集,新區配套設施建設滯后。潮汐交通、長距離交通增多導致私人機動化出行急劇增加,7.9%的市區面積集中了全市30%左右的機動車出行量,早晚高峰上下班(學)交通流占比80%,小汽車出行占比15.5%。
基于現狀,此次公布的治堵措施明確提出鼓勵市民錯峰出行。其中明確表示,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2016年內研究提出錯時上下班、錯時上放學方案,并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組織論證并逐步落實。同時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合,加強就近入學等措施,在有條件的初高中推行寄宿制,進一步減少交通流量。
公交車將在多條道路擁有專用信號燈
通過錯時出行調控交通流量的同時,濟南的治堵思路更多向保障公交優先及慢生活交通傾斜。十大治堵舉措中明確提出,在充分保障公交路權的同時,優化提升歷山路、經一路、明湖西路、解放路等公交專用道功能。明年10月份之前,將在舜耕路、青年東路、和平路、經七路西段、南辛莊街等7條現狀道路開辟全天候或高峰限時公交專用道。
公交出行不僅是路權越來越多,交警部門在信號燈配時上也給予公交車一系列的“福利”政策:2017年10月份之前,在濟南二環西路、經七路、濼源大街、二環南路、工業南路等部分城市主干道增設公交專用信號燈,并在公交走廊試點公交站間的公交車輛綠波放行模式。在沒有公交專用道的道路,采用“右轉借公交”模式,在17個路口的右轉車道施劃公交專用道。為了防止社會車輛侵占公交專用道,明年將在經十路、歷山路、二環西路、濼源大街等城市主干線增設公交車道抓拍設備80套。
與公交出行配套的設施便是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建設。根據計劃,明年濟南市停車辦及各區政府將借鑒南京與杭州等城市的經驗,推廣使用公交和公共自行車一卡通,結合公交站點設置和調整,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車的點位與數量,實現公交與慢行出行的有效銜接,積極推進“共享單車”等互聯網綠色出行方式。
旅游路及文化路增設3處請求式信號燈
在保障慢行交通方面,濟南市提出了開辟非機動車道、推行行人過街信號控制新模式、建設過街天橋、推進“慢生活街區”等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動作。今年12月初,濟南首個“智能型行人過街請求式信號燈”亮相旅游路。根據計劃,明年1月至7月份,濟南將在旅游路及文化路繼續增設3處類似的請求式信號燈。除此之外,濟南交警將在經十路、濟濼路、英雄山路、歷山路、解放路、山大路、泉城路等主要人行過街路口增設直行車輛不禮讓行人抓拍設備20套,在上述道路的主要路口增設右轉不禮讓行人抓拍設備30套。
濟南市市政部門及各區政府,將在學校、醫院、車站、商場、大型社區及重要交通樞紐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6處,具體為經十路與科院路處、花園路歷城政務中心處、旅游路與漿水泉路西側各建設一處,工業北路建設三處。另外,各區政府將在商貿繁華區域探索建立“慢生活街區”,實行小汽車區域性限行、限停,削減出行的總量。打通千佛山、泉城公園、泉城廣場、大明湖等局部節點。
明年實施差別化的
停車收費政策
此次出臺的十大治堵措施中,濟南市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由濟南市物價局牽頭,按照規定程序召開停車收費政策調整聽證會,完成聽證會聽證報告后,并報市政府審議。最后經市政府同意后,擇機發布實施差別化的停車收費政策。
據了解,從2017年1月起,多部門將聯合對老年代步車、超標電動車及三輪車進行綜合治理。加強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多環節監管,督促轄區內企業停止生產未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品目錄的產品,對不執行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或不嚴格進行質量檢驗的,依法予以處置;對在我市銷售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的機動車,以及進行虛假宣傳、冒用他人注冊商標的,依法予以取締;對從事非法營運車輛以及無牌上路、無證駕駛等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實施處罰。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