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泡溫泉這本來屬于冬天的休閑活動,卻因為霧霾而放棄,最終市民的假期也成了“家里蹲”。霧霾導致航班延誤,火車成了最保險的交通工具,在霧霾天里,去火車站的市民顯著增多。
齊魯晚報與滴滴出行聯合推出的數據新聞表明,相對于不必要的出行(如去購物、聚餐等),市民傾向于回避。其中,12月19日霧霾天去購物、娛樂場所等地方的訂單,比12月6日(空氣質量為良)分別下降了6.6%和8.4%。
外出旅游變“家里蹲”
火車站和醫院的人多
“這周休假,計劃在家看孩子,抽空去滑個雪,因為這場惱人的霾,計劃調整成家里蹲。”12月20日,剛開始休假第一天的市民劉女士在朋友圈發了這么一條狀態。劉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在霧霾肆虐的這幾天里,為了少吸一些霧霾,市民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記者注意到,霧霾如此嚴重的這幾天,省城路上的行人確實少了很多。滴滴出行提供的數據顯示,相對于不必要的出行(如去購物、聚餐等),市民傾向于回避。其中,12月19日霧霾天去購物、娛樂場所等地方的訂單,比12月6日(空氣質量為良)分別下降了6.6%和8.4%。
“去泉城路購物的人比平時下降大約一成,霧霾這么厲害,下班后市民多數選擇回家。”快車司機陳師傅說。
持續的霧霾導致機場航班延誤,這讓不少市民體會了什么叫“人在囧途”。胡先生20日要去烏魯木齊做緊急培訓。到機場后,機場人員跟他說霧霾太重,航班取消。最后,胡先生不得不從濟南西站乘坐高鐵穿越層層霧霾到達北京南站,然后再去趕當晚9點從北京去烏魯木齊的航班。
霧霾導致航班延期,高速同樣因為霧霾被封閉,結果火車成了市民出門最保險的選擇。滴滴數據顯示,12月19日霧霾天去火車站的訂單比12月6日增加了39.1%。
“這幾天去濟南西站以及火車站的訂單比平時多了大約三成,因為高速封閉后去飛機場就太麻煩了,就算是去了也未必能成行。飛機降不下來,也飛不走。”滴滴快車司機張師傅說。
張師傅同時提到,因為霧霾嚴重,這幾天打車去醫院的乘客也很多,絕大多數是兒童和老人,病情主要是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滴滴訂單量顯示,這一數字在過去一周上漲了8.3%。
每天多干七八個活
司機多掙50元
奔波在霧霾中的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明顯感覺這幾天活多了,生意好干了。
滴滴數據顯示,相比于空氣質量良的12月6日和13日,空氣質量嚴重污染的12月20日,出車司機在線時長分別增加了3.19%和6.5%,打車人數分別提高了11.9%和5.8%。
“平時我一天干25單需要12小時,這幾天霧霾,我10個小時就能跑完。”滴滴快車司機李師傅說,霧霾嚴重的這幾天,每天要比平時多掙50元,能多拉七八個活。市民早晚高峰通勤時傾向于選擇打車以減少暴露在霧霾中的時間,其余時間則傾向于不出行。
滴滴出行數據顯示,相比于空氣質量為良的12月6日,霧霾天工作日12月20日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打車人數遠高于前者,平峰時期打車人數則相對較低。
“平時早高峰能接6單左右,晚高峰能接5單左右,霧霾天早晚高峰要增加一成左右。”滴滴快車司機王師傅說。
不過,王師傅同時提到,因為霧霾嚴重,不少司機更加青睞預約模式,不讓乘客等待太多時間,提前半小時去找乘客。“現在霧霾這么厲害,乘客根本不等我們,訂單被取消的情況很多。”王師傅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