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趨勢。2016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在這方面,濟南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伴隨12月24日山東《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發布,“醫養結合”將成為健康老齡化的強有力支撐。
●數讀
截至2015年底,濟南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3.17萬,占全市總人口19.68%,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16.56萬,占全市老年人的13.45%,這意味著,每5個市民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老年人。
目前,山東省住養型養老機構大約有3600多家,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只有190家。濟南市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機構僅有十余家,床位僅1457張,占濟南市養老總床位數的17%。根據山東規定,城市醫護型養老床位應占到城市各類養老床位總量30%以上。
養老服務
現狀 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僅十余家
24日,在濟南舜德老年護理院里,老人們頭戴圣誕帽,一片喜氣洋洋。這家護理院于今年9月改制為“醫養結合”模式,按照標準配備醫療及護理人員,并建立了一支有ICU護理經驗的專職重癥護理隊伍。“護理老人,不是件簡單的事?!闭劦金B老服務的現狀,護理院院長張英深有感觸。
“現在,很多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幾乎無法走動,需要專業醫療康復,在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奔波,十分不便,求助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弊蠼ㄔ普f。左建云是一家醫院的護士長,因為工作原因,她照顧一對老人長達11年時間,但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左建云開始為老人尋找適合的養老機構,一個偶然機會,左建云找到了濟南舜德老年護理院,并在這里以志愿者身份繼續照顧老人。
社會老齡化形勢不容樂觀。據山東省老齡辦的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底,濟南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3.17萬,這意味著,每5個市民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老年人。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我市養老服務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養老護理與醫療服務尚未有機融合的現狀。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護問題困擾著許多家庭,在醫院、家庭和養老院之間的奔波更是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近段時間,記者采訪多家老年公寓時了解到,大多數入住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入住醫養結合型公寓,這樣不但能生活得好,還能在養老機構內就醫,省去了跑醫院看病的麻煩。
然而,現實卻很骨感,與之對應的數據是,目前,全省住養型養老機構大約有3600多家,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只有190家。以濟南為例,現在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機構僅有十余家,床位僅1457張。
聲音 養老工作需要社會共同參與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梆B老護理看似是小問題,其實是社會的大問題?!别B老機構志愿者劉濤告訴記者,她認為養老工作需要“社會養老,人人參與”,不光需要政策上的支持,還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理解。
劉濤走上志愿者道路,源于自己的親身經歷。一年前,父親癱瘓在床,自己和對象每天都得上班,實在無力照料老人,當時面對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的選擇時,他非常猶豫,最終,在朋友的勸說下,他狠下心把老人送進了養老機構,“當時就怕背上不孝子的名聲”,事實證明,在護理院,由于護理人員的專業以及院方的硬件技術,老人基本不受罪,而他們兩口子也可以專心工作,久而久之,劉濤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誰家都有老人,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p>
左建云也負責著一支志愿者隊伍,她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干護士的,建立志愿者隊伍,就是希望通過建立這么一支助老、愛老、護老、養老的志愿者隊伍,結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打造互助養老平臺,“我們希望依托養老機構醫療環境,針對生活不能自理或常年插管的老人,采用醫養結合、互助養老的方式,體現大關愛”。
來自濟南供銷社系統的懷俊已經干了幾年的志愿者,她告訴記者,志愿者們希望通過努力讓養老機構“去醫院化”,“醫養結合,就是讓這里像個家。不過,平時我們也遇到很多困惑,比如在做志愿服務的時候,很多家屬認為,自己花了錢,就可以放手不管。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花錢不等于親情,雖然老人們有專業護理服務,但仍然需要來自家庭的溫馨,這是支持他們的動力,也是家的意義?!?/p>
張英也有這樣的感觸?!案闪诉@么多年養老護理,如何讓這個行業內的年輕人發自內心認可熱愛這份工作,是一個待解的難題?!睆堄⒄f,護理老人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專業的醫療知識以及耐心、體力和愛心,還有就是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鼓勵,很多人因為辛苦和不為社會理解認同就轉了行,人才流失率高,“各行各業志愿者們的加入,助力破解了這個難題,他們不僅幫助了老人,也給了醫護人員們堅持走下去的勇氣,讓醫養結合有了新意義”。
醫療服務
前景 醫養結合將迎來發展契機
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從經營模式上可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醫療機構內部開辦托老病房;一種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運營;還有一種是養老機構內部開設衛生所或門診。
“醫療機構開辦的托老病房床位較少,很難滿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對醫養結合的需求?!币晃粯I內人士這樣說。由于經營方向策略問題,很多醫療機構對開設托老病房并不熱心,很多托老病房仍以治病為主,養老護理服務并不到位。為了更好地推進服務,現在,國家也在積極鼓勵在養老機構內部開設衛生所或門診,“一般來說,只要有一名醫生或護士的養老機構就被允許申請開設內部衛生所或者門診。但真正實施起來,這些醫護資源是遠遠不夠的?!?/p>
因此,養老機構選擇與醫療機構組成醫聯體合作成為方向。比如山東濟南養老服務中心,采取“委托運營+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委托給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運營管理;由社會人士興辦,與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合作的濟南長壽山國際生態養老園項目,就是在養老模式上不斷探索的典型?!梆B老機構都會傾向于與醫療機構合作。但推行這種模式,雙方必須要在經濟效益和目標責任上達成共識?!痹摌I內人士這樣說。
另外,費用問題也是困擾養老機構的問題,今年6月1日,濟南市職工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正式實施,濟南舜德老年護理院成為首批被確定為長期護理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這減輕了入院老人的經濟負擔,但與真正的花銷相比還存在一段缺口,另外,很多項目無法進入醫保報銷范圍,困擾著醫養結合模式的推行。
近日,好消息傳來。12月24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省衛計委、省民政廳等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二級以上醫院為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面向基層及偏遠地區,發展在線遠程診療系統等措施。這無疑將極大促進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模式的開展。
按照規劃,到2020年,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建成,醫養結合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這樣,各地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基本能夠滿足本地失能老年人入住需求,未來的養老局面將迎來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