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12月28日訊(記者 張帥)濟南市政公用局組織召開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市政部門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的任務共有12項,作為配合單位承擔的任務共有19項,涉及避免道路扎堆施工、合理分配路權,打造慢行交通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保障慢行交通 將對濼源大街等道路慢行設施進行提升

  在改善慢行環境方面,市政部門將在新改建市政道路工程中科學設置道路橫斷面,確保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連續、通暢。督促指導各區對現有道路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不連貫、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電線桿、配電箱等阻礙慢行通行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治,集中對濼源大街、經七路、朝山街、二七南路等道路慢行設施進行整治提升,還路于慢行交通。

  同時,市政部門還將增設立體人行過街等設施。在學校、醫院、車站、商場、娛樂場所、大型社區及交通樞紐等重點路段選址建設安全、舒適、便捷的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完成經十路與科院路路口、花園路歷城政務中心、旅游路與漿水泉路路口西側及工業北路工程范圍內等一批人行過街天橋建設,進一步疏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出行。

  此外,市政部門還將盡快完成二環西路南延、二環東路南端地面道路、工業北路快速路、順河高架南延一期高架橋等快速路建設,完善“四橫六縱”快速路網體系。

  避免扎堆施工 未列入施工計劃原則不得開工建設

  目前濟南正處于道路建設的集中時期,為避免“扎堆施工”對交通帶來的影響。市政部門將根據《2017年城市維護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科學制定道路改造實施計劃及道路挖掘計劃,提前向社會公示。會同交警部門加強對新改建道路時序管理,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交通影響論證,避免多條道路、相鄰道路或整條道路同時或大規模開工建設,最大限度減少道路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對未列入計劃的,除重大應急建設項目外,一律不得開工建設。

  在嚴格工期管理方面,市政部門將對在建項目和即將開工的道路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摸排,提出縮短工期計劃和保障措施。創新施工組織模式,倒排工期,壓茬推進,采用分段流水作業、全時全域飽和施工、分班工作歇人不歇工等方式,加快工程進度,盡快還路于民。

  在道路施工方面,市政部門將推行城市集中建設時期道路交通組織模式,將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提升到首要位置,進一步完善施工期間區域內道路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安排施工方式,遵循“公交慢行路權優先,保障駐地居民有序出行”的思路,盡可能采取半幅施工、分段施工等模式,原則上半封閉施工期間,道路通行能力不低于原道路通行能力的三分之二,將道路施工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實施交通信號智能化工程 推進“會思考”信號燈建設

  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門,按照高峰緩堵、平峰暢通和控制入市車輛、疏散出市車輛的原則,運用流量檢測系統和交通仿真技術,推進“會思考”信號燈、請求式感應信號燈和集裝箱信號控制、兩級誘導信號控制、橋涵應急智能信號控制等信號系統建設,實施綠波帶、紅波帶調整,均衡路網交通流量,實施精準的信號區域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提供專業的交通信號優化和運維等支撐服務。堅持公交優先舜耕路等7條道路將開辟公交專用道

  配合市公安交警、交通運輸部門,加大公交專用道劃定力度,優化提升歷山路、經一路、明湖西路、解放路等公交專用道功能,在舜耕路、青年東路、和平路、經七路西段、南辛莊街等7條現狀道路開辟全天候或高峰限時公交專用道,并逐步形成公交專用道路網絡,充分保障公交路權。

  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門,推進公交優先信號設施建設,在二環西路、經七路、濼源大街、二環南路、工業南路等部分城市主干路增設公交專用信號燈,并在公交走廊試點公交站間的公交車輛綠波放行模式。在無公交專用道的道路采用“右轉借公交”模式,在部分路口右轉車道施劃公交專用道,設置公交待行區,并施劃新式公交停靠區,增設固定式公交抓拍設備和公交車載移動式抓拍設備,保證公交通行權。

  推進中運量公共交通建設 開通濟齊路—陽光新路BRT線

  配合市交通運輸部門,開通濟齊路—緯十二路—陽光新路BRT線路,積極推進經十路、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濟微路—經四路—解放路—工業南路、二環南路(二環西路—英雄山路)等中運量交通走廊建設。(責任處室及單位:建設處、設施處、道橋處,各區市政局、高新區國土規劃建設管理局,資產運營公司,配合處室及單位:發展規劃處、財務處)

  引進共享單車出行模式 打通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

  配合市停車辦、各區政府,借鑒南京、杭州等城市經驗,推廣使用公交和公共自行車一卡通,結合公交站點設置和調整,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車點位和數量,實現公交與慢行有效銜接。積極引進“共享單車”等互聯網綠色出行模式,解決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保障慢行交通 推進“慢生活街區”建設

  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門,對現狀道路壓縮小汽車車道寬度,開辟非機動車道,優化人行橫道設置,完善慢行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和機非隔離護欄。對于行人、非機動車需求較大的節點,推行路段行人過街信號控制新模式,開辟非機動車待行區域,增設安全島、行人“請求式”信號燈和車輛不避讓行人檢測抓拍設備,并對信號配時進行優化。

  配合各區政府,深入推進護城河“慢生活街區”建設并在全市推廣,在商貿繁華區域探索建立“慢生活街區”,實施小汽車區域性限行、限停,削減出行總量。打通千佛山、泉城公園、泉城廣場、大明湖局部節點,建設泉城觀景綠道,在CBD(中央商務區)、華山、新東站、北湖等地區規劃建設慢行交通,結合社區公園、帶形綠地,建設城市綠道。

  配合市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二環東路南延、二環南路東延工程建設,確保2017年年底前建成通車;推進濟青高速公路擴容工程和青蘭高速公路濟南段建設,開工建設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啟動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建設和濟樂高速連接線建設, 構建與高速公路無縫對接的快速路網。

  配合濟南濱河新區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結合濱河新區小清河兩側徐李、北湖、華山等片區開發規劃水屯路、華山市政二號路、華山市政三號路等道路,與清河北路實現連通,促進快速路加速分流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