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發改委主任張新文在回答記者關于山東如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時表示,作為山東來說,新舊動能轉換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山東有“兩個70%”: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70%。兩個數字說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任務是比較重的。

  山東將聚焦十個產業,構建新動能

  張新文表示,“新動能”不是“新興產業”的同義詞。新動能既來自于新經濟的發展壯大,也來自于“老樹發新芽”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對山東而言,就是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做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兩篇大文章。我們要聚焦代表山東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十大產業,也就是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信息產業、能源原材料、海洋經濟、現代農業、文化產業、醫養健康、旅游產業、現代金融,構建全省新動能的主要載體和主導力量。

  一方面,我們要推動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這是培育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有的新興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具規模,比如高端裝備制造、信息產業、海洋經濟,要掌握核心技術和領先標準,推動其向更高層次和更大集群方向發展。有的正在蓬勃興起,比如共享經濟、3D打印,要完善支持政策,審慎監管,在產業化和標準化上取得突破。有的正處于萌芽狀態,但是潛力無限,甚至具有革命性、顛覆性,比如虛擬現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等,我們要聚焦引領性和標志性前沿技術,助推更多“俊鳥”“靚鳥”展翅騰飛。

  另一方面,我們要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迸發活力。這是培育新動能的基礎,也是我們山東的看家本領。有些傳統產業集群規模大、技術積累廣、產業鏈條長,比如高端化工、能源原材料,要整合資源,統籌布局,向價值鏈高端進軍。有些傳統產業產品品位偏低、深耕潛力較大,比如紡織服裝、建材,要加快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促進供給水平整體躍升。還有一些屬于“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產業,對這些產業要更多地運用法治化、市場化手段,強化質量標準約束和資源環境倒逼,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這樣,通過分類施策、有的放矢,我們就能擴大優勢、拉長短板,推動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基本形成以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格局,真正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