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口15歲的男孩王語麟,做家務、干農活已堅持6年。因王爸患類風濕病,關節嚴重變形,如果環境低于30度就會全身腫脹,語麟三伏天也堅持生爐子、睡火炕,為爸爸試溫度。后背熱出水痘,他也不怕:能讓爸爸睡安穩覺,讓媽媽安心打工。
見到王語麟已經是6月份,屋外的溫度已經有27度,但語麟還在不斷地給爐子填火,把火炕燒得暖暖的。炕上躺著的就是語麟的父親。父親患有類風濕病,并且越來越嚴重,現在關節已經嚴重變形,連筷子都拿不起來,而且只要所處的環境低于30度,父親就會全身腫脹,骨骼疼痛。
小小的屋子有序地堆滿了干樹枝、玉米棒等用來生火的材料,這些大部分都是語麟撿來的。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父親生火燒炕。
每天語麟會根據溫度的變化選擇生爐子的時間,調節爐子的溫度。為了能及時掌握溫度變化,語麟堅持和爸爸睡在一個炕上,即使是三伏天渾身淌汗也不例外。
王語麟:因為那天太熱了,我燒的炕也挺熱的。熱得第二天就起了水痘。就在后背上邊這里,現在就比較輕了。
記者:這個屋子還是很寬敞的,你為什么不在炕的邊兒上支一個小床,自己睡在小床上?
王語麟:如果我睡在小床上的話,我就不能感覺到這個炕的溫度高低,就不能及時來調節溫度。
記者:那你是怎么判斷這個溫度適不適合你爸爸呢?
王語麟:就感覺這個溫度,炕上的溫度很適合我了,也就意味著不適合爸爸了。
像這樣的一大杯水,語麟基本上每次都是一口喝掉一整杯,一晚上不知道要醒多少次。夏天熱得睡不著,他就點燈看書學習,有人勸他給爸爸單獨插個電熱毯,但語麟不同意。
王語麟:一來是電費很高,二來開電熱毯的話,只有屁股暖和,鼻尖兒不暖和。
語麟的父親沒有勞動能力,母親王淑紅為了每月不足兩千元的收入,在30多公里外的工廠打工,語麟9歲時就慢慢學會做飯、洗衣,生火,干農活,這一干就是6年。
王淑紅:把他爸爸照顧得也挺好的。我就覺得這個心,歡喜得要命。就覺得這個孩子挺懂事的,把家里打理得也挺好的,我就挺安心的。
在父母的眼里,語麟是個懂事的孩子,但他偷偷地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卻想過不要這個爸爸了,現在回想起來感到挺愧疚的。
王語麟:我爸爸一開始是經常住院的,后來不知道為什么,他就回來,不去住院了。回來以后,他就去找一些偏方,買一些中藥回來熬。我后來就漸漸明白了,他原來是為了省錢,來供我讀書。我感覺,我爸爸挺偉大的。
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語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也更能感受到父母內心的無奈。
王語麟:對于現在這個階段的我來說,能讓爸爸每一天都睡上一個安穩覺,讓媽媽能在外面安心的工作,我感覺這就是我應該盡的孝心。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