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7日,濟南34歲智力障礙男子儲亞軍走失,其母親劉昌英一直在尋找。12年來,對兒子的牽掛和擔憂成了這位老母親唯一的心事,看似堅強的她最怕刮風下雨天,因為不知兒子處境如何。多年尋子未果,她養(yǎng)成了收集尋人啟事剪報的習慣,在自己尋子途中也會關注其他丟失孩子的信息。如今78歲的她身體已不如以往,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兒子的消息,“只盼走前能再見孩子一眼。”

  五分鐘時間差沒了蹤影,七旬老母尋子12載

  2005年2月27日,最低氣溫零下8℃左右,13:50,儲亞軍走出宿舍大院后便沒了蹤影。

  “以往他午飯后都是去大院的活動室,他喜歡整理大家看過的報紙,那天中午1點50,他吃完飯往外走,我以為他還是去活動室,沒想到出了大院。”今年已78歲的劉昌英清楚地記得12年前兒子走失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大院里的人都知道他有智障,門衛(wèi)打電話通知我,保潔員跟著他到了路口看到他往南便回頭找我,我接到電話騎著車子沿著花洪路往東,又折回來順著山大路往南一直到經(jīng)十路都沒看到他人。”回想起當時,劉昌英拿著兒子的照片哭著說,“中間就5分鐘沒人盯著他。”

  從此她踏上了12年尋子之路。彼時,她就是帶著地圖和尋人啟事在濟南的大街小巷里尋找兒子的身影,“像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轉。”這些年所有材料她都保留著,2005年版的濟南地圖上折痕已有毛邊,尋人啟事也印有多個版本。

  為尋子12年電話號未變,不知兒子處境最怕打雷下雨天

  儲亞軍15歲時被查出患有智力殘疾,“他是三級殘疾。”劉昌英從屋里拿出兒子的殘疾證說,他不會辨認方向,經(jīng)常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劉昌英說,起初她以為兒子會像之前走失一樣很快被找回,“以前他能碰上好心人,這次電視臺、報紙我們都發(fā)過尋人啟事,也收到過一些消息,但都不是他,公安局找我們做過三次DNA比對,也沒有他的消息。我相信只要有人能耐心問他,他就能說出我的名字和住址,一查就能聯(lián)系到我們。”

  0531-88910321,這個座機號碼劉昌英至少用了12年。雖然有手機,但家里座機始終未撤銷。“當年出去找孩子時貼的尋人啟事上都是這個電話號,害怕?lián)Q掉號碼后,孩子找不到家。”劉昌英說,孩子患有智力殘疾,但能背下家里電話。12年來,每一次家里座機鈴聲響起,只要是陌生電話號碼都會讓劉昌英激動不已,然而每一次都是以失望告終。

  20日下午5點,天氣陰沉下來,窗戶外陣陣熱風刮得門框“哐哐”作響,原本倚靠在木椅上的劉昌英手里緊緊捏著兒子的照片,轉頭望向窗外。“要下雨了,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有地方避雨,有沒有吃飽飯……”12年來,每逢打雷、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是劉昌英心情最為低落的時候,她擔心兒子的處境。即使半夜雷鳴,她也會從夢中被驚醒,一夜不眠。

  搜集數(shù)百個尋人信息尋子

  途中也幫他人找孩子

  在劉昌英常背的一個黑色防水布袋子中,除了厚厚的一沓關于兒子儲亞軍的尋人啟事外,還有幾冊小本子及廣告宣傳頁。這里面貼滿了紙張已發(fā)黃且大小不一的尋人啟事。劉昌英并不認識這些人,但她外出尋找兒子路上都會將其帶在身邊。

  這些陌生的尋人啟事都是劉昌英從報紙上及大街線桿上一點點搜集抄寫來的。“別人家的孩子走丟了,父母肯定跟我一樣的心情。我在找兒子的過程中,也會關注這些走丟的孩子信息,一旦能找到,對父母來說是最大的安慰。”據(jù)粗略估計,她所存下來的尋人信息有數(shù)百個。

  在這些尋人信息中,不乏還有媒體報道有關找回失聯(lián)孩子的新聞。“我就想學習一下,這些失聯(lián)一二十年的孩子都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找回來的,如果有合適的我也要試一試。”近兩年,因年紀越來越大,劉昌英的身體也或多或少出現(xiàn)一些問題,始終未能找回離家12年的兒子成為她最大的一塊心病。即使生病住院,她也會趁機去醫(yī)院附近打探兒子的下落。“這么多年了一點兒消息也沒有,只盼走前能再見孩子一眼。”劉昌英雙手捂住哭紅的眼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