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廣場負一層中庭,兒童游樂園占據了相當大的面積。記者黃中明 攝  和諧廣場負一層中庭,兒童游樂園占據了相當大的面積。記者黃中明 攝

  到餐廳吃個早午飯,看看電影逛逛品牌店,帶小孩的可以把孩子放在兒童游樂場,缺家用可在超市一站買齊……到商業綜合體度過休息日已成為很多濟南人的習慣。近年來,在電商沖擊、商業地產競爭加劇、高端零售市場萎靡的大環境下,綜合體為何依然以野火燎原之勢逐步覆蓋濟南,甚至出現逆勢增長?

  回溫的實體店 店內付款的多了,租金壓力仍挺大

  在恒隆廣場,ZARA、Theory等多家國際服裝品牌,多個款式均已斷碼。部分珠寶、化妝類店面的店員也表示,今年銷售情況比去年好,人氣也不錯。“三四年前電商影響確實比較大,那時候很多人來店里試了衣服也不買,回去到網上找同款。”ZARA品牌店一名店員表示,感覺這一兩年,來店里付款的顧客又多起來。部分店面店員則稱,人氣和客流量是增長了,但租金壓力較大,盈利狀況沒理想中好。“湘鄂情懷去年撤出了恒隆,近期也相繼關閉了幾家商場門店,與店面虧損有關。”湘鄂情懷工作人員透露。

  恒隆地產2016年年報中顯示,濟南恒隆廣場去年上半年的租出率一度下跌至84%,后又有所回升,而2016年全年租金收入較2015年降低了7萬元。對此,濟南恒隆相關負責人表示,出租率動蕩是6樓餐飲區業態調整的關系。“6樓長廊入駐了南京大牌檔、七爺撈面等餐飲,取代原先的巴山夜雨恒隆店,也引入了不少奶茶、咖啡、甜品等輕餐飲店,能更好地配合電影院。”濟南恒隆相關負責人表示。

  世茂國際廣場相關負責人梁莉稱,目前世茂客流量日均5萬余人,較往年有所增長。世茂國際廣場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整體租金提升了約15%,單店租金最高提升40%至50%。“開業時為了招商壓低租金,等消費環境成熟后必然要提租。”梁莉說。

  綜合體的招數 減少百貨類占比,用體驗項目留人

  “好像滿大街都是體驗店。”喜歡到綜合體購物的市民林女士說。記者觀察到,僅僅在經四路萬達廣場三樓,今年就新增了派嘉寵物體驗館、華為授權體驗店等多家體驗店。萬達廣場工作人員表示,派嘉舉辦的亞洲錦鯉大賽、拍賣會等都為商場吸引了不少人氣,拍賣會還創造了150余萬的成交額。

  不僅增加體驗類項目,優化購物環境、改造配套設施以加強消費體驗也是近年多家綜合體在做的事。其中和諧廣場將地下一層的幾家大體量店面置換成多家休閑、快餐、水吧等店面,豐富了業態;世茂國際廣場縮減了餐飲比例,增加科技生活類、服裝珠寶類等,并對停車場進行了翻新改造,車位增加至2000個,還計劃對衛生間進行升級改造。

  “電商提供了足不出戶購物的便利,但隨著消費升級和成熟,消費者越來越追求體驗,阿里巴巴積極打造線下實體店也說明這一點。”山東恒隆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旭明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商和實體經濟是共融的,“我們可以使用大數據對顧客進行歸類和‘標簽化’,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和體驗。”

  “綜合體具備的體驗與社交功能,是電商所不具備的。”世茂國際廣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商可以滿足在商品價值上的追求,但實體商業才能滿足生活場景的需求,例如情侶約會、家人逛街,這些事情是無法在線上完成的。

  賺吆喝的風險 “奶茶+娃娃機”,可能有了人氣沒賺錢

  “我認為體驗是從場景到內容,從外在到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山東恒隆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旭明說。

  “如今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體驗、環境、情感與服務埋單,體驗式項目可能會成為未來網絡消費向實體回流的關鍵,但能不能做好、做好后能否度過周轉期對各綜合體都是個考驗。”相關業內人士分析稱,并不是招進幾家咖啡店、茶吧,多擺些盆景或娃娃機就叫打造體驗型綜合體,真正能通過營造環境、氛圍讓消費者參與進來,有消費沖動才是綜合體轉型體驗型的關鍵。

  “多數綜合體還只能說處在探索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穩定的體驗型購物中心的開發模式,也缺乏這方面的運營團隊和專業人才。”上述人士表示,此外,餐飲娛樂業態的承租能力與零售業態相比較低,租金收入的大頭主要還是在珠寶、百貨、化妝品等店面上,很多綜合體人氣和客流量是上去了,服飾等零售業態同比卻在減少,一旦百貨等購物業態彌補不了餐飲娛樂等業態造成的租金虧空,綜合體就將陷入成本回收期過長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