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記者于悅
畫像石十分精美東漢時期較流行
25日下午,齊魯晚報記者來到濼安路西延的古墓現場,整座墓葬已完全露天呈現在眼前,四五名考古人員正在墓室內清洗磚石及進行測繪工作。濟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員稱,這是一座東漢年間的畫像石墓葬,“這種墓葬形制是在西漢晚期出現的,流行于東漢。”
這座墓葬出土的畫像石都十分精美,價值較高,畫像以動物形象為主,也有個別人物形象。如門楣上是以羊首作為中心紋飾,門柱上也有精美的紋飾,這些紋飾在東漢時期也較為流行。
考古人員介紹,這屬于濟南地區發現的東漢時期規模較大墓葬,距地表有三米深,分為前室、中室、后室及三個耳室,其中中室最大。墓室使用的材料為磚石混合結構,地上也是磚鋪地,為研究當時濟南地區的喪葬禮制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該東漢墓葬出土了三具人骨(當時有合葬習俗),比較零碎,以及板灰和館釘,隨葬品大部分已被破壞,很少有完整器物。目前,濟南市考古所在該墓葬發掘了二十多枚五銖錢以及陶片。通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考古人員判斷,修建這樣一座墓不是普通百姓的財力可以承擔起的,墓主應該是豪強地主或中下級官吏。由于出土文物中沒有文字介紹,具體稱謂無法確定。
墓室部分遭破壞不具備就地保護條件
至于該墓葬歷史上是否曾遭到盜墓,考古人員稱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但墓室在濼安路西延工程施工中的確遭到部分破壞,并不十分完整,如連接墓室主體的一條朝西的一米多寬墓道已被修建了排水管道。墓室里的磚石等也多有殘缺,有的甚至成為灰渣。
據了解,像濼安路漢墓的同等級墓葬目前在濟南的章丘、濟陽也曾發現過。“在魯北地區,這種同等級的漢墓發現得較多。”濟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員稱,目前該墓葬已基本清理完畢,“未來我們會嘗試復原一些器物。然后繼續收集資料,將這個墓保護起來,由于不具備就地保護條件,需要遷移保護。”
據了解,前期已有部分出土畫像石被運送到百花公園旁的閔子騫墓,那里有濟南市石刻博物館,院中保存著各歷史時期的石刻文物。濟南市考古所計劃將其他畫像石也轉移到該地,讓市民更方便近距離參觀學習濟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