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參觀航天員攝影作品。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楊利偉(前排左1)、劉洋(前排右1)出席開幕式并參觀了展覽。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楊利偉接受媒體采訪。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游客通過VR體驗太空生活。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新京報快訊 (記者李玉坤)今天(7月26日),在天文館舉行的“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開幕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透露,第三批航天員選撥今年啟動。

  楊利偉說,隨著工程的推進,為了適應下一步空間站的建設和運營,今年會選撥第三批航天員。

  “第三批航天員不單單會選撥駕駛員,還會選撥工程師。或者說,此前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員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撥,這次除了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撥,還會面向社會選撥一些有工程背景的科研人員和工程人員。在將來的飛行任務當中,他們會擔負空間站的維修、組裝和其他一些任務。”楊利偉說。

  據了解,按照規劃,中國計劃2018年前后發射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2022年前后發射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時,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楊利偉此前接受采訪說,中國空間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臺,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愿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制、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據了解,1992年我國確立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為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為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為空間站階段,即在太空建立短期自主飛行、長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間站。去年9月15日,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成功,這是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前最后一次全面的技術驗證。

  編輯:王中新 李凡宗  校對:陸愛英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