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記者見到馮艷婷的時候,她正在鄆城縣陽光助殘創業園忙碌著。身有殘疾,是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走上了創業之路。現在,她不僅是鄆城金長城廣告公司總經理,還是鄆城殘疾人創業的“領頭羊”。
自幼殘疾,回鄉創辦廣告公司
馮艷婷家住鄆城潘渡鎮潘東村,她自幼先天性脫髖,但是倔強的她有著一股從不服輸的精神。高中畢業后,她考上了廣州湛江一家大專院校,學習平面廣告設計專業,畢業后在濟南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平面設計。2004年,為了創出一片新天地,她返回老家鄆城成立了金長城廣告公司。
創業之初,她白天跑業務,晚上加班做設計。由于行動不方便,工作一天回到公司,她疲憊不堪,腿腳麻木腫脹,有時甚至感覺自己的腿都找不到了,心理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廣告市場業務競爭很激烈,推廣宣傳業務時,她每天都會遭到很多人拒絕,可從小不服輸的性格使得她越挫越勇。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她的廣告公司就在行業里站住了腳跟,年利潤從最初的幾萬元到現在的20多萬元。2014年,她代表鄆城縣殘疾人參加“全省第五屆殘疾人技能競賽”,發揮專業所長,榮獲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還被推薦參加全國第五屆殘疾人技能競賽。
由于經常參加縣殘聯舉辦的一些活動,她接觸到一些跟自己一樣的殘疾人兄弟姊妹,從他們焦慮無助的眼神里,感受到了他們渴望學到一技之長,改變家庭生活狀況,得到社會認可的熱望。從那時起,她就想要為他們做點什么。
倡導電商創業,兩年培訓殘疾人202名
2010年,馮艷婷到丁里長鎮殘聯任專職干事。憑借著多年從事殘疾人工作的經驗,結合自己多年廣告行業的優勢及人脈資源,借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東風,她到省內外各地考察適合殘疾人創業的項目,最后決定做殘疾人電商創業就業培訓。“一臺電腦、一部智能手機加一根網線,殘疾人就可以通過網絡輕松實現就業或創業。”馮艷婷對記者說。
2015年12月,她出資跟縣殘聯合作成立了“鄆城縣陽光助殘產業園”,兩年來共舉辦8期培訓班,培訓殘疾人達202名。培訓了這么多人,安排工作也是個難題。如果都把他們放回家去,沒有貨源,學員們家住偏遠的農村,物流也無法到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她從學員隊伍里選出6名精英,成立了“鄆城縣陽光助殘創業園”,在這里,學有所長的殘疾人可以互相協作,優勢互補,整合產品、信息和人力資源、互惠互助。
“在家創業的學員,我們可以提供貨源、技術支持,提供物流服務、售后服務,讓學員們學以致用,把殘疾人就業創業落到實處。”馮艷婷說。現在,她已為50名殘疾人提供代發貨服務,在家的學員月收入達1500-2500元左右,在創業園區的學員月收入在5000-6000元左右。
雜糧深加工效益初顯,先進經驗得到推廣
為解決物流問題,馮艷婷跑了中通、圓通、郵政等各大物流,跟他們談價格、包郵等問題,最后決定大件發菜鳥物流,小件發圓通。隨著網絡銷售量的增加,她的團隊也成了物流上的VIP客戶。
在網絡銷售經營步入正軌的情況下,她考慮現在經營的五谷雜糧利潤太低,市場競爭力大,缺少完整的產業鏈。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她們又在深加工環節下功夫,把五谷雜糧混摻、磨碎、炒熟,做成精品小包裝,沖泡方便、營養美味,特別適合大城市上班族作為營養早餐。由于性價比相對高一些,利潤也隨之增加。
馮艷婷陽光助殘的事情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贊揚,她的經驗做法先后在全省各市縣推廣,臨沂、日照、東平、淄博、遼寧等省市的同行相繼來到她的產業園參觀、學習、交流。
與此同時,她也不斷外出學習,開闊視野,去全國淘寶第一鎮曹縣大集鎮學習人家的經營模式,去北京學習殘疾人勵志事跡,去淄博面對面與電商就業殘疾人交流,開闊視野,尋找貨源,尋找商機,拓展思路,不斷地為陽光助殘產業園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