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慶華繪畫作品

  他是個普通的湖北農民,卻被稱為“中國畢加索”,他曾因愛畫畫被嘲笑,如今他的畫卻震驚藝術界。他叫熊慶華,一個從放牛娃變成的牛人。8月25日至28日,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由濟南報業集團、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龍湖地產特別支持的第五屆濟南藝術品博覽會上,熊慶華將與大家交流他獨具風格的藝術世界。

  畢加索的畫曾震撼了他

  在熊慶華眼里,獲得了“中國畢加索”的稱呼并不代表什么。他解釋:可能有些人知道的名畫家太少了,只知道畢加索、梵高,所以才這么說。對于畢加索,熊慶華承認自己有崇拜之情,曾經受到了很大影響。“他的一幅畫是給過我很大的影響。”那是一幅女孩的肖像畫,但是被解構后重新組合起來的。“看到這幅畫時,我就想原來還可以這樣畫畫,一下就覺得很喜歡,是我心底里想畫的畫。”熊慶華說。不過,要說到底現在最喜歡的畫家是誰,他卻說不出來。“每個時期影響自己的是不同的人,是經常變的,我的想法也是經常變的。”熊慶華說,要不斷排除別人對自己的影響,去掉別人的影子,才能畫出自己的風格。

  油畫啟蒙來自于歷史課本

  熊慶華從幼時就喜歡涂鴉,做些手工活。他堂哥家的嫂子還記得,熊慶華小時候就愛用木頭做一些木雕。

  平常熊慶華省吃儉用,只要攢下零花錢就去買小人書,在廢紙上照著畫畫。有時候還會騎自行車穿過5個鎮子、騎80多里路,去市區買畫具。為此他受到不少周圍人的嘲笑,覺得這個想當畫家的農村孩子純粹是異想天開、不務正業。家里人祖祖輩輩都是種田放牛,誰都想不到家里還能出個畫家。上學后,在美術課上,熊慶華漸漸顯露出畫畫天賦,他的美術作品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也更加激發起了他對畫畫的興趣。不過那時候,主要是畫素描、畫國畫,對油畫等西方繪畫還完全不了解。

  1994年,沒想到一本歷史課本成為熊慶華的油畫啟蒙。熊慶華在鄰居家一個上高中的三哥家里,看到了一本《世界歷史》,這里面講歐洲歷史的時候,會放上那時候的油畫作為插圖。從此,西方油畫這種鮮活、生動的繪畫種類就深深印在了熊慶華心里。他也慢慢找到自己繪畫的方向所在。

  “國畫太限制人了,畫出與眾不同的畫非常難。”熊慶華說,元朝以前是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期,后人很難超越了。從此,他拿起了油畫筆。

  繪畫天賦體現在細節處理上

  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天賦加努力,熊慶華深以為然。

  繪畫天賦到底在哪兒?怎么體現?熊慶華有自己的認識。“局部真實才是真正的真實。”他說,框架、風格、構圖等都是可以后天通過學習來獲得的技巧,但是細節只能靠個人天賦,細節的處理真正反映繪畫功力。其繪畫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人、車、牛等所有東西都是漂浮起來的,仿佛要飛起來。對此,熊慶華說,他就是要反地球吸引力,讓人脫離了地面,才能看起來更自在、更隨意、更自由。

  熊慶華畫里的很多人物都長著一副孩童的臉,鼓著腮幫子胖嘟嘟的。熊慶華說:“這是一種夸張,也是一種視角,把大人畫成小孩的樣子,看起來很有意思。

  私下里的熊慶華不是個愛熱鬧的人,甚至常常是孤獨的,但是他的很多畫里,卻都是多人一起勞作的場景。熊慶華說:很多事一個人是做不了的,需要多人協作。盡管熊慶華的外表看起來永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布衣布鞋、不修邊幅,可是在內心里,他早已是個純粹的藝術家——我行我素,執著堅定。

  相關鏈接 名人眼中的熊慶華

  汪靜波(上海諾亞財富管理中心 總裁兼CEO):熊慶華最寶貴的地方,在于我看到他的作品中有表達這個巨變的時代,他捕捉刻畫了很多生活的細節。

  周晨(北京798晨畫廊創始人):熊慶華馳騁于自由的藝術世界,時而天馬行空、時而專注如一。他是自由發光的、獨立思考的、開創式的職業藝術家。

  鄒暉(廣東英揚傳奇廣告有限公司 首席創意官):熊慶華是當今唯利聒噪的藝術世界里的一朵奇葩。他不受誘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充滿童趣,天真的筆觸和色彩展現在畫布上,記錄著這個世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