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多名市民發現自己的孩子發高燒,口腔里出現皰疹,甚至還有厭食癥狀,診斷顯示為小兒皰疹性咽峽炎。8月17日,記者采訪發現,進入夏季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不少孩子被感染,伴有高燒、咽部出現皰疹等癥狀。兒科專家表示,家長平時要做好預防,一旦發現孩子患上該疾病要及時就診。

  口腔里長小皰疹

  17日上午,記者在市中醫院兒科的病房里見到了正在陪兒子看病的張藝。她的兒子近日高燒不退,咽部還有一些小皰疹。“兒子今年兩歲了,從來沒有得過這種病,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所以趕緊來醫院看看。”張藝說。

  張藝告訴記者,這幾天她在家里照顧兒子,突然發現兒子有些發燒,便帶著兒子到附近的診所看了一下。當時醫生診斷的是感冒,咽部并沒有出現皰疹。“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兒子的體溫更高了,我用體溫計量了一下,他的體溫達到了39.4℃。到了晚上,體溫還在繼續上升,一直燒到40℃。”張藝告訴記者,兒子不斷高燒讓她感到害怕。“我仔細看了一下,兒子口腔里竟然有一些小皰疹。”張藝說。

  當天一早,張藝帶著的兒子來到市中醫院,經過醫生診斷,發現她的兒子患上了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嘴里出現皰疹大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小孩子。”張藝說。

  市中醫院兒科專家王玫介紹說,張藝的兒子情況不是很嚴重,不需要在醫院輸液,吃點藥就能痊愈。

  6月至8月是該病高發期

  記者采訪發現,近期微信朋友圈被皰疹性咽峽炎刷屏了。一些家長發現孩子患上了這種疾病后,直接讓孩子待在家里。

  “孩子先是發燒,后來就直接厭食,我以為是普通感冒,治了好幾天也不見好,最后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皰疹性咽峽炎。”家住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得知,近期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患病率明顯上升,兒科門診量接近三成。據了解,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從5月份開始出現,6月至8月是高發期。

  王玫告訴記者,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以發熱、咽紅、咽痛、咽峽部黏膜皰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嬰幼兒呼吸道疾病。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會有發燒表現,還有咽紅、食欲不好等癥狀,無法與普通感冒等相區別。在類似感冒的前期癥狀后的當天或第二天,患兒咽峽部會出現小皰疹。

  頭疼嘔吐要就醫

  記者采訪得知,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皰疹液直接接觸傳播,感染和傳播比較快,患者主要是學齡前兒童。一般發病后4天至6天體溫下降至正常。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多數不嚴重,但也會有合并細菌感染的可能,個別患兒可引起病毒性腦炎、心肌炎等。”王玫提醒,患者一旦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要盡快到醫院治療。而對于癥狀比較輕的,家長可以使用藥物和物理降溫的方法為孩子治療,并注意給孩子補充水分。

  “針對口腔的護理,家長可以用溫水或淡鹽水給孩子漱口。針對口腔內皰疹破潰后的小潰瘍,可適當使用保護創面、促進潰瘍愈合的藥物。”王玫說。

  王玫告訴記者,皰疹性咽峽炎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是自限性疾病,并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一般采用對癥處理,家庭護理尤為重要。家長要注意保持孩子個人和室內的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來源: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