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下午,來自乳山的三艘鋼質漁船和經區的16條木質漁船,在威海東海造船廠完成報廢拆解,拉開了我市2015至2016年減船轉產捕撈漁船拆解沉礁工作的大幕,這也是我市首次對減船轉產捕撈漁船進行拆解沉礁。
23日,在威海東海造船廠報廢拆解現場,隨著現場執法監督人員的一聲令下,船號為魯乳漁54952的漁船舵樓被鋸斷。經過無公害化處理后,這艘漁船將沉入海底用于人工魚礁。
“這是全市首次對減船轉產捕撈漁船進行拆解沉礁。”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支隊長李吉光介紹,有序壓減海洋捕撈漁船數量,目的是為了促進全市漁業轉型升級。
去年,國家和省陸續出臺了調整漁業油價補助政策,逐步減少對漁船的油價補貼,采取國家贖買的方式,有序壓減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市海洋與漁業局制定方案,督導各區市組織漁民申報。2015年至2016年,全市共申報了432艘減船轉產漁船,壓減功率13909.8千瓦。月底前,全市將對這400余艘漁船進行拆解沉礁。
在拆解現場,驗船師一直在一旁進行嚴格檢驗。為保證漁船對海洋環境不造成污染,漁船發動機、螺旋槳等機械都要拆除,機艙也需要徹底清污,經過嚴格審核達標后方可沉入海里,用作人工魚礁。為保證人工魚礁的質量,還在漁船左右舷側吃水線以上部位進行打眼切割,使礁體通透。
船體沉礁,特別是鋼殼船體壽命長,船體形成天然內部空間。“相當于在海底為魚類建個鋼架房。”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人工魚礁約有540萬空方,在全省規模較大,其中船體沉礁已達1萬余空方。
據了解,減船轉產的范圍是,2014年12月31日前納入全國海洋漁船動態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的海洋捕撈漁船,重點壓減100馬力以下近岸捕撈作業木質漁船。
申報漁船要滿足所有權明晰、設備齊全、船證相符等條件,方能申請減船轉產補助政策。“按照‘早減多補、晚減少補’的原則,每千瓦最高可以獲得補助8000元。”李吉光說,以今年進行拆解的小馬力木質漁船為例,一艘8.8千瓦的木質漁船也可獲得7萬元左右的補助。
據了解,當日,環翠區15條漁船、文登區23條木質漁船也同時在所在轄區內造船廠和漁業公司進行拆解。(威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