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裝待發的漁船整裝待發的漁船
整裝待發的漁船整裝待發的漁船
剛下過雨,漁民們將網拖回岸邊晾曬剛下過雨,漁民們將網拖回岸邊晾曬

  大眾網煙臺8月29日訊 (記者 苑菲菲 于飛) 29日上午,煙臺芝罘島東口碼頭,100多條小漁船靜靜躺在半封閉的漁港內,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開海日。9月1日12時,為期4個月的伏季休漁將正式結束。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休漁期延長了1個月,碼頭邊,修船曬網的漁民們一邊享受著休漁期的清閑,一邊盤算著今年的收益,抓緊時間進行著開海前的周全準備。

  織網曬網  漁民們開海前精心準備

  29日上午,天氣晴好,芝罘島東口碼頭內,剛剛結束了船檢的小船們靜靜躺在漁港內,伴隨著輕微的海浪左搖右晃。剛下完雨,岸邊攤開放著一堆堆正在曬太陽的漁網,漁民們或在船上收拾昨天的雨水,或在碼頭邊織補破損的漁網,零星有幾條小船被拉到船塢,由船工們仔細地修補上面的小縫隙,再補上新漆。

  由于還在休漁期,碼頭旁的抱港漁市較為冷清,“再過幾天這里就熱鬧了,那時候這幾排就都是賣海鮮的了。”今年42歲的漁民王大姐邊和記者說話,邊忙活著補手頭的漁網。王大姐來自內蒙古,經親友介紹,今年剛來煙臺東口碼頭捕魚,“買條船花七八萬,再置辦機器,漁網等等這些東西,一整套下來投入十來萬了,能不能回本,就看出海的收成了。”王大姐說,他們一家都搬來東口住了,孩子也在附近上了學。為了省錢,她學起了補網的手藝,將漁網破舊的部分剪掉,用新線將網補好,趁著還有時間把從別人那收來的舊網抓緊時間補一補。

  “萬事俱備,只等開捕啦!”已經打了40年漁的老李,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漁船早已修整好了,漁網、漁具也準備齊全了,就連出海要攜帶的吃食,也準備得差不多了。老李說,每年休漁之后,他就開始修整漁船,檢查發動機是否有損壞,檢查船體,如果有破損就進行修補,沒有破損也會給船體刷漆,防銹防腐蝕,這是每年都要進行的工作。

  老李的小漁船都是開海后每天早上出海,傍晚回來,白天要在海上吃飯,因此船上還要準備面食和蔬菜等,“我們在船上做飯吃,跟在家里是一樣的,就是有時候剛拉上網來,看見有喜歡吃的海物自己可以先嘗嘗鮮,直接燉上一鍋。”李先生說。此外,所需的淡水、柴油,李先生也都準備好了。

整裝待發的漁船整裝待發的漁船
漁民們在碼頭修補漁網漁民們在碼頭修補漁網

  油錢貴工費高  漁民打算夫妻上陣捕魚

  記者注意到,碼頭停靠的多是小木船,偶爾有幾條大船夾雜其中。漁民們說,這些船從40馬力到100多馬力不等,多數漁船的修補工作基本在一個多月前就完成了,臨近出海,他們現在就是曬網、補網,即使最小的船,也要準備2到3張網。

  老王在芝罘島東口打漁十幾年,今年提前一個月禁海,他的收成也少了很多,不過他也知道五六月份正是魚類繁殖的時期,希望這一個月能換來今年開海后的大豐收。“早上出海時間要看潮,下午4點左右就得回來,回來太晚販子就不收了,打來的魚就賣不出去了。”老王說,往年一般他一天的毛利潤是一兩千塊錢,但是船上還需要雇一名船工,船工一天的酬勞是300元,他40馬力的漁船每天的油錢也要幾百塊,雖然現在國家還會給漁民發放一部分油補,但是如果一天打上來的魚賣不上1000元,他就賠本了。

  由于成本太高,很多漁民不像老王這樣雇船工,今年打算夫妻上陣,自己捕魚自己賣。“以前還有不讓女人上船的說法,現在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不上船就得雇人,我們這條小船一天可能就能掙個幾百塊錢,雇人我們就回不了本錢了,雇不起。”王大姐說,她和丈夫先期的投入比較大,家里孩子還要上學,能省就省,能自己干就盡量不雇船工了。而今年60歲,從臨沂來東口碼頭捕魚的李大姐也表示,今年多閑了一個月,老兩口出去也沒找到零活干,今年出海就不雇人了,一天能省個幾百塊錢。

漁民正在補網,為開海做準備漁民正在補網,為開海做準備
漁民正在補網,為開海做準備漁民正在補網,為開海做準備

  鯧魚最值錢  漁民盼開海第一網大豐收

  不少漁民表示,他們一年就打秋天這一季的漁,從9月到12月,12月開始海上風浪漸猛,能出海的次數就已經不多了,就干等到過年回家,來年3月份左右再回來,根據海里的收成情況,決定是繼續打漁還是出去打工。“春天海里東西不多,算一算雇工和油錢,我賺不著錢,所以春天就不打漁了,秋天打完這一季,就出去打零工掙點錢。”老王說,他就盼著今年能有個好收成。

  據漁民們介紹,他們多數都是小船,去不到深海區,往年里撈上來的多是皮皮蝦、對蝦、紅蝦、花蓋蟹、八帶、黑魚、黃魚,也有梭子蟹、馬步魚、良魚還有小雜魚,“關鍵看運氣,要是螃蟹肥,對蝦大,也能值不少錢,最值錢是鯧魚,但是能撈上來的多是手掌大小,賣不了幾個錢,再大些的一斤能賣90多呢。”老李告訴記者,海里的貝類都貼在石頭上,網是撈不上來的,偶爾能撈到江瑤貝,幾率很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東口碼頭打漁的多是外地來此處買船租房的,本地村民或在市區工作,或從事養殖,不再出海。而外地來此的漁民不少都在50歲以上,還有60歲的也仍在出海,40多歲就算是比較年輕的漁民了。“再干些年頭吧,看情況,也就不干了。”李大姐說,她閑時主要帶9個月大的孫子,老伴年紀大了,出去打零工別人也不肯要了,只能繼續打漁。因為知道出海的苦,他們的下一代也多不再從事這一行了,“年輕的沒有干這個的了,掙不著什么錢,還累,我們能干多久,就算多久吧。”李大姐說,大家都盼著今年的第一網能夠大豐收,也算是開工給個好兆頭。(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