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雖然過去,但男女之間的各種“事”卻依然是話題火熱,流量擔當。
當然,聊哥這里說的事,可不是你腦子里想到的那些不可描述的“事”,而是正事:相親!

比如,濟南的一位32歲的王姓男士。據說在工廠打工月入3000元的他,最近也來到濟南的相親市場,對另一半的要求有點特別,而且還是“唯一要求”,就4個字:有房有車。王某男給出的理由倒很充足:現在房價這么高,如果女方能有房有車,兩個人的生活就會輕松很多……balabala
為此他寧愿降低擇偶的另一個條件:年齡大點也沒關系。。。

能夠如此赤裸地對另一半提出比金錢更直接更高的要求的,恕聊哥經歷少,以前還真沒碰到或聽說過。這樣想通過娶媳婦來改變“搬磚”命運的,可謂膽子夠大,腦洞夠開!
不過,經過一番深入“研究”,聊哥發現,作為一個不能稱之為“市場”的市場,相親市場從來都不缺奇葩故事。為了敘述方便,下面事例均用第一人稱講述。

芳齡30還沒男朋友,家里急得要死,親戚朋友三五不時給我介紹男的來相親,此為背景。某日,一親戚又給介紹一男,身高1.8米,身材健碩,長相帥氣,第一印象頗佳。但還沒交流多長時間,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對話如下:
我:我在XX醫院做護士。
男:護士挺好,會照顧人,以后有人住院好托人。
我:我一位女性朋友做老師,我們經常出去玩……
男:老師挺好,以后輔導孩子多方便!
我:我XX親戚當警察,經常告誡說在路上走要把包放胸前看的到的地方……
男:警察挺好,帶出去倍兒有面子。
我:對不起,我有點事先走了,咱們下次聊吧!
男:別啊,我對你印象挺好,留個電話好嗎?
我:呵呵。
遇到這樣的相親對象,也只能“呵呵呵”了。

某日去相親,第一次見面,小姑娘說了個商業中心。我一查地圖,那地方離地鐵站很近,面對面,松了口氣。
我路盲,只能靠地鐵站活著。但是我走出地鐵站后就傻眼了——地鐵對面就是一排住宅樓啊,哪里有什么商業中心啊?那時候我手機也沒導航,就硬著頭皮問路前進:溜過公園、穿過高架橋、沿著小路又驚又怕的前進。。。。。。。那地方到底在哪里啊?
期間小姑娘還打來電話,關切的問:“找到了嗎?要不要我去接你啊?”
哪能讓姑娘來接我,再說我也不知道身在何方啊。于是用了40分鐘,問了7、8個人才終于抵達那個樓下——那貨地址特別混賬,在地圖上離地鐵站很近,但是根本直接抵達不了,需要繞一圈才接近,而且又立刻縮在一堆那種百貨娛樂的商業樓群里,體積又小,真難找。
結果我還是比女士先到。吃飯的時候,我抱怨這個地方很難找,姑娘只說了一句話:這就是故意選的,為了檢測一下你的耐心!!!!!!!!!!

事例3,主角女:
(這年頭女主相親遇到的奇葩似乎特別多)
我覺得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摳的人已經沒跑了,每次相親時間都是7點之后,男方一定會問我吃過飯沒,吃過了才肯出來,沒吃過就說自己有點事情要晚點,然后出門就是散步,連咖啡廳都沒去過啊!!!
大冬天啊!!!在外面散步3小時啊!!我說自己有點渴,他說:哦,好,那我在這里等你吧。然后我就這樣自己去買了杯奶茶!!!
而且每次他連禮貌性的送回家都不送啊!而且這個男的開的還是寶馬啊!雖然自己也不缺錢,但是男孩子怎么禮節性的總要吧??真是活久見了。。。
于是,僅有的幾次見面,每次之后的最迫切的感覺就是:

有人說,相親是一種“被拒絕很不爽、拒絕別人更不爽的兩頭都不占好的不爽”的事,其實相親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在見到相親對象的一剎那,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紹人眼里是什么貨色…”這些可謂是千千萬萬相親者們的心聲。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里有千萬個不情愿,但最后看到爹媽那兩雙殷切期待的眼神,還是會嘆口氣,給自己鼓鼓勁,抱著“興許能碰到合適的呢”之類念頭,再次踏上相親的不歸路……(此處應有大哭表情)

強扭的瓜不甜,但至少比沒有的強。在這樣一個城市女男比例失調,鄉村男女比例失調的時代,“不均衡性”在城鄉兩大相親市場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也讓多少男/女仰天長嘆:為啥要相親啊?
當然,也有相親界大神,幾句話就總結了相親的精髓:
相親幌子下,很多時間最終決定成敗的,還是那些外在的條件。雖然我們不愿承認,但現實就是這樣無情。不管多么抗拒,“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社會“公約”分分鐘都能把你碾壓,除非你富比王思聰,強如扎克伯格,再或者無師自通成為情場老手,否則,你終難避免相親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