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通報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為保證大氣環境,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1+6”配套方案。方案提出了今年秋冬PM2.5濃度下降的明確目標。山東7城今冬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10%—18%,目標完不成將面臨問責。
剛進9月的一場污染天氣過程,勾起了人們對秋冬季霧霾的擔憂。環保部3日發布消息,經有關專家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相關專家介紹,北京8月31日以來的污染形成過程和2015年、2016年9月中旬的污染過程相似,預示著與往年相比,今年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
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整體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不過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特別是2016年秋冬季以來,區域先后多次發生重污染天氣過程,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上半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增長5.4%,是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太原、石家莊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
為保證秋冬季節的大氣環境,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1+6”配套方案。
方案提出了今年秋冬PM2.5濃度下降的明確目標。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鋼鐵有色水泥行業全面限產停產,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鋼鐵限產50%,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限產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產。
4日,濟南市印發了《濟南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方案》。作為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具體落實,濟南在實施意見中提出若干具體工作要求。除濟南外,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在《攻堅方案》中得以明確。
據了解,8月底,環保部同時公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根據《規定》,問責的重點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縣(區)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黨政領導干部,以及地市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黨政領導干部。
如果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大氣環境質量(以 PM2.5平均濃度作為評價指標)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在“2+26”城市中排名后三位,且未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確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將面臨問責。
相關新聞
中央環保督查已轉辦5659件
到目前為止,中央環保督查組已經向山東轉辦了二十四批信訪舉報件,邊督邊改也已經公布了十五批。
9月4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轉辦信訪件270件,累計轉辦5659件。本批轉辦的信訪件,涉及各市270件,涉及環境問題474個。其中,水污染問題94個、大氣污染問題128個、土壤污染問題5個、生態破壞問題22個、重金屬污染問題1個、垃圾污染問題30個、噪聲污染問題62個、油煙污染問題22個、揚塵污染問題16個、固廢污染問題11個、海洋污染問題1個、其他問題82個。
第十五批信訪件的邊督邊改情況也進行了公布,共計294件(來電88件、來信206件)。 截至9月4日,已辦結280件,正在辦理14件。已辦結280件案件中屬實254件,不屬實26件。責令整改286家,立案處罰55家,罰款金額257.32萬元;公安機關立案偵查2件,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1人。對相關責任人員約談42人、問責46人。
3日,山東通報了3起環境污染、破壞生態資源問題的問責案例,這也是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進駐山東以來,公布的首批環保問責典型案例。
山東昆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未辦理環評、建筑施工等手續的情況下,擅自建設多個產品項目。沂水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戚樹啟等16人受到處分。而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華盛堂空心磚經營部揚塵污染、非法采沙,4人受處分。聊城市茌平縣馮官屯鎮望魯村違規養殖問題,2人受到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