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用聚碳酸酯制造的水桶,比我們平時用的PE(聚乙烯塑料)桶質量更好,也更環保。國際上能用聚碳酸酯做桶的只有三家,我們和兩家國外企業。”魯西集團副總經理張雷介紹,國外桶的標準是裝滿水從5米高的地方摔3次不能爛,而魯西的標準是5次。據悉,這是我省化工企業打破國外壟斷的一次創新之舉,驚喜之余更要反思不足,山東想在高端化工方面迎頭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產初級產品的多,高端產品產量低
“聚碳酸酯吸引了國內這么多企業,最終打破國外壟斷的還是我們。”近日,在聊城魯西工業園內,魯西集團副總經理張雷說。而在旁邊的來自江蘇的參觀團中有人則說,他們江蘇的企業研究了十幾年,最終還是沒研制出來。
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透光率和機械強度最高的化工新材料,屬于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到航空航天、國防裝備,下到汽車車燈、飲用水桶,都離不開聚碳酸酯。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對聚碳酸酯有著較大需求,但60%的聚碳酸酯需要進口,國內生產的也大多是國外獨資或合資企業。國內多家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公關,卻都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也是讓化工科研工作者耿耿于懷的事情。
魯西集團則設立了專門的實驗室,專攻聚碳酸酯的合成和應用。經過幾年努力,終于打破了外國技術壟斷,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氣法聚碳酸酯生產技術。產品質量指標已達到或超過國外企業,替代進口,降低了聚碳酸酯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這個用聚碳酸酯制造的水桶,比我們平時用的PE(聚乙烯塑料)桶質量更好,也更環保。國際上能用聚碳酸酯做桶的只有三家,我們和兩家國外企業。”張雷介紹,國外桶的標準是裝滿水從5米高的地方摔3次不能爛,而魯西的標準是5次。
聚碳酸酯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企業參與,正因為其是高端化工產品的代表。而目前,包括山東在內,全國化工行業在諸如特種橡膠、電子化學品等高端化工產品生產方面,還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而山東的這種情況則更為明顯。山東省經信委巡視員王超英介紹,山東省是名副其實的化工大省,化工產業占全省經濟總量的20%左右,也占到全國化工產業的20%左右。但山東目前化工主要以石油煉化、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真正的高附加值加工能力、下游的深加工能力,就非常低。“真正的高端化工產品,例如乙烯、PX、芳香烴的產量,山東真的很低。”王超英說。
高端化工產品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發展自己的高端化工,不僅能夠打破國外壟斷,還能降低最終產品的成本。王超英舉例說,東岳集團正因為研制出了一種用于燃料電池的膜,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使得原本幾萬美元的電池成本降到了1/10,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才有了可能。“但同時,電池還需要鉑來進行催化。這種用于催化的鉑,還是大量需要進口。”王超英說。
開發延長產業鏈,園區建設要跟上
要使山東的化工企業往高端化發展,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企業的產業鏈往下走。誰都知道,產品越“靠下”,利潤越高,但如果沒有了設備、技術,真的走不下去。
淄博匯豐石化坐落在淄博市區和桓臺縣交界處,起初是一個以煉油為主的民營企業,發展到今天,成為了擁有煉油、精細化工、物流、熱力供應和零售五大板塊的大型民營石油化工企業,連續多年入圍全國民企500強名單。但即使這樣,匯豐石化產業發展中心總監張磊也表示,在山東像匯豐這樣的地煉企業想要繼續獲得持續發展,必須走差異化競爭的路子,而這條路子,就是往精細、高端化工方面發展。
“精細化工,其實就是在煉油產業之外,做好其下游產業。如果賣粗產品,其實附加值是很低的,所以企業就一直往下走。”張磊介紹,匯豐石化一直在努力完善、延長產業鏈。通過從外國引進技術并本土化生產設備,匯豐石化的正丁烷法生產順酐的設備已經運行,實現了產業鏈的延長。
構建自己的產業鏈,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選擇。煙臺萬華石化就在C3/C4、ADI等領域擁有了工藝先進、配套完整的產業鏈,避開了與其他化工產品進行基礎化學品領域的同質化競爭。每一種產業鏈下游產品,盡管需求量相比傳統產品來說少了很多,但一方面增長較快,二來賣方市場更明顯。而魯西集團作為一家從化肥廠起家的企業,也形成了“20%的傳統化肥產品,50%的基礎化工產品,30%的高端化工產品”的體系。據介紹,傳統尿素的價格,一噸最多2000元錢。但隨著產業鏈往下走,基礎化工產品的價格可以達到幾千到一兩萬一噸。而最為高端的化工產品,價格可以達到10萬一噸。而除了企業自身的開拓,設立產業園,鼓勵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也是方法之一。目前,山東省化工行業退城進園行動正在進行,力圖把原有各自為戰、分布散亂的化工廠集中在一起,形成集聚效應。“不能把化工廠趕到園里就完了,政府和園區運營者,需要按照產業鏈去整合,有目的的吸引企業,做好產品深加工。”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國際部主任助理張文說。
取締小散亂污企業,讓守法企業嘗到甜頭
除了產品高端,國家對于高端化工的要求還有“綠色、安全、高性價比”。也就是說,高端的意義不僅存在于產品,而是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
“人們提到化工廠,印象都是煙囪、灰塵,甚至是毒液、爆炸,但在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居民就住在化工產旁邊,距離儲罐可能就一百米,但人們沒有絲毫的恐懼。這就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化工行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打消了人們對于安全、環保方面的顧慮。”張文說,在這方面,山東的化工企業還有一定距離。
王超英介紹,長期以來,大量小散亂污企業的存在,不僅利用低成本產品搶占了市場,還造成了環境、安全方面的隱患。因此,就需要用安全、環保、節能、質量四個方面倒逼,加速落后的、小散企業淘汰,使有發展前景、研發能力的企業有更好的生命力,避免市場上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的問題。
目前山東省登記在冊的化工企業9000多家,數量居全國第一,但營收1億以上的企業只有2400家。這2000多家企業的收入,已經占到了全省化工企業的97%。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按規定關停小散亂污,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限。而目前,與2015年相比,山東省化工企業已減少接近2000家。
而隨著整治的開展,那些先期對環保投入力度較大的企業,已經嘗到了甜頭。匯豐石化張磊就介紹,正丁烷法產順酐,取代了傳統的苯法。而苯法由于其會產生致癌物,目前已經很難在獲得立項。同時,他們耗資上億引進的異辛烷生產線,也不再產生廢酸廢液。“盡管剛開始,裝置的成本要比傳統工藝高,但現在隨著環保力度加強,這套裝置也體現出了價值。”
在匯豐石化廠區內,即使距離巨大的生產線只有十幾米,卻聞不到絲毫異味。而這樣一個巨大的化工廠,也實現了廢水的零排放,即中水直接回收再利用。同樣在魯西產業園中,綠樹成蔭草地成片,工人們每天騎自行車穿梭于各個設備之間,廠區的空氣質量甚至還要好于臨近的聊城市區。“這樣的廠區,才應該是未來化工行業的常態。”前來參觀的江蘇省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李健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