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濟南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9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予以批準,明年初正式施行。禁放、限放、禁放,濟南摸索了23年,背后的民意博弈折射出了社會的不斷進步。
“對鞭炮的感情不如父輩深了”
在是否燃放煙花爆竹的問題上,濟南可謂一波三折:從1994年禁止燃放煙花開始,10年間煙花爆竹銷聲匿跡。2004年,來自各方面的聲音對“禁放令”意見很大,許多人呼吁恢復燃放煙花爆竹才有年味,才夠喜慶?!?/p>
基于此,《濟南市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管理規(guī)定》經濟南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濟南也就此開始執(zhí)行“限放令”:繞城高速范圍內的市民,可在每年的農歷臘月廿三至正月十五期間燃放煙花爆竹。
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燃放煙花爆竹的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了轉變。
市民張東來生于上世紀60年代,對燃放煙花爆竹有著特殊的感情。“我們小時候可以玩的東西很少,每到過年的時候大街上到處都是賣鞭炮的,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放鞭炮非常開心,放鞭炮和貼春聯、吃餃子一樣,是過年的標志?!?/p>
他的兒子張宇是個“80后”,這一代人的童年趕上了允許放鞭炮的末班車,也趕上了禁止燃放的那些日子,對煙花爆竹的熱情已經大不如從前?!靶』锇閭兇蠖嗍仟毶优?,家長都很愛惜,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鞭炮很危險,不能自己放,需要家長陪著才可以。再加上后來徹底不允許放了,所以我們對鞭炮的感情沒有父輩那么深,放不放影響并不大?!?/p>
張東來說,濟南冬季干燥多風,放鞭炮需要空曠的地方,如今都住樓房了,城市里寸土寸金,有空的地都停著汽車,確實不具備放鞭炮的條件?!耙且虼藗饺?、引發(fā)鄰里糾紛,大過年的不僅帶不來喜慶,還影響心情,真是沒有必要放了?!睆垨|來說。
挖掘傳統文化
讓過年有更多新方式
除了安全隱患、噪音擾民以外,空氣污染是煙花爆竹的另一硬傷。今年春節(jié),濟南市大力度推進不放煙花爆竹文明過節(jié)倡議,得到了許多市民的積極響應。環(huán)保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除夕濟南AQI(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數)為79,空氣質量為良,此前的2016年、2015年、2014年除夕濟南AQI數據分別為87、123和324,空氣質量分別為良、輕度污染和嚴重污染。
今年這個除夕“氣質”已經是四年來最好的,然而根據“濟南環(huán)境空氣”APP數據,今年除夕22時至大年初一3時,濟南PM2.5濃度一度突破11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到中度污染級別,而大年初一2時,PM2.5濃度達到17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更是一度達到了重度污染級別。
冬季,北方本就經常會出現霧霾天氣,如果再燃放煙花爆竹,無疑是雪上加霜,這讓一些有老人、孩子、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家庭,主動選擇遠離煙花爆竹。2017年春節(jié)期間,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燃放煙花爆竹進行了市民電話抽樣調查,據10156個有效樣本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節(jié)期間家中未燃放煙花爆竹的有9317個,占到了91.74%。也就是說,雖然允許燃放,但是有九成的市民不再選擇燃放煙花爆竹,“禁放”的群眾基礎已經具備。
對于此次“禁放令”的通過,濟南市人大代表劉永海表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環(huán)境的變化,我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也會有所變化。在他看來,任何一種民俗行為,總是與某個時代相適應。他建議,可以加大研發(fā)和推廣零污染煙火、電子煙火等新型設備,讓不點火也能點鞭炮、放煙花成為常態(tài)。與此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讓舊文化能有新樣式,讓群眾在燃放煙花爆竹之外,還能有更多熱熱鬧鬧的過年選擇,有更多的迎新方式。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