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鄆城縣張營鎮小屯村綠鄆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的百畝錦玉梨迎來豐收,一個個碩大的富硒梨壓滿枝頭,煞是喜人。但合作社負責人王福全卻高興不起來,往年暢銷的錦玉梨在地頭就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拉走了,今年卻無人問津陷入滯銷困境。
17日上午,鄆城縣商務局及張營鎮政府工作人員以及菏澤部分主流媒體記者走進綠鄆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探訪,以期為這個為眾多貧困戶提供增收機會的合作社的滯銷錦玉梨找到銷路。
出鄆城縣城,沿338省道而行,在張營鎮小屯村,車子向南,駛入一條鄉村小路,很快進入一個三四百畝的大園子,這里就是綠鄆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的果園。里面瓜果飄香,木瓜、柿子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特別是近百畝富硒的錦玉梨,個個儼然如大家閨秀一般,被一層淡黃顏色的紙包裹著,煞是喜人。
據合作社負責人王福全介紹,他承包的這片土地以前是當地人口中的“沙窩”,多鹽堿地,不能種莊稼,剛承包那會還被人們譏諷為“傻子”,就是這樣一片不毛之地,在他的改良下變成了肥沃的沙土地。
八年前,合作社開始種植品質優良的錦玉梨近百畝。每天一般20人左右在果園里干活,忙時用工能達到100多人。張營鎮副鎮長侯全增向記者介紹說,周邊村里的一些沒法出門打工的中老年婦女常年在這里干活,疏花疏果、澆水施肥、整枝打岔、套袋摘果等,每天能掙50元錢,“多年來,合作社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了一個增收的機會,解決了一部分貧困戶就業問題。”
張營鎮孫莊村的低保戶孫守芝老人今年80多歲,一個人獨自生活,為了讓老人多份收入,改善生活,排解老人孤獨,王福全讓老人跟著同村人到果園里干些輕省活,“就是想幫幫老人,老人在這代理象征性地做些活,工資和其他人都一樣。”王福全說。

據了解,合作社不僅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每年瓜果豐收的季節,還會滿載整車的果蔬到張營鎮敬老院,為那里6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滿滿的祝福和關懷。
然而,如今王福全的合作社卻遇到了難處。往年豐收的季節,暢銷的錦玉梨在田間地頭就被來自青島、上海等地的客商搶購一空,然后再進入大城市的大型商超,甚至漂洋過海銷往歐美等地。而今年卻無人問津。“給往年來的客商打電話,人家說當地也有錦玉梨了,沒必要舍近求遠來拉。”王福全無奈地說。
副鎮長侯全增分管電商,他跟記者說,鎮上也多次在全縣“為村”平臺對合作社的錦玉梨進行展示推廣,以增加銷售出路。鄆城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雙十一”的到來,將在網上幫著合作社給錦玉梨找銷路。
侯全增說:“綠鄆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的錦玉梨現在采摘正是時候,錦玉梨為韓國大果水晶梨芽變品種,果肉潔白多汁,含糖量14%以上。梨果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切開后不褐變,常溫下可貯藏50天左右。希望各地客商來小屯村采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