鑷子、螺絲刀、鉗子、毛刷、電烙鐵……擺在工作臺上,27歲的黨聞喜低頭一手拿手機一手拿工具操作著,他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一天,進進出出全靠一臺電動輪椅。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的他雖然覺得自己跟其他人沒有什么不同,但心里一直有危機感,擔心自己沒有生存技能,9年前開始自學修手機。3年前,他在網上認識了在濟南工作的女朋友,2個多月前結束異地戀從外地來濟工作,他對于未來有著無限憧憬……

常有危機感自學修手機技術
20日中午,陽光新路臥龍路附近一商場的手機維修柜臺里面,黨聞喜坐在椅子上,他面前的工作臺上放著鑷子、螺絲刀、鉗子、毛刷、電烙鐵以及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在他身后還有一臺電動輪椅,那是他的代步工具,這個4平方米大小的空間就是黨聞喜工作的地方。據了解,手機維修柜臺剛剛進入商場2個多月,黨聞喜也是同一時間從外地來到濟南工作,此前他已經從事這行9年了。
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無法行走的黨聞喜心里一直都有危機感,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果沒有福利院和社會好心人的幫助,我該如何生存?”14年前,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黨聞喜開始學畫畫,大約學了5年,“畫畫成本太高了,我當時又沒有收入,不能光靠捐助,我就想學點能夠謀生的技術。”他說,那時剛好有個到商場給顧客免費貼手機膜的工作,他由此接觸到了手機維修行業。
“那時候先跟著商場里的維修師傅學,后來自己上網查資料自學。”他說,當時不少課程和資料需要花錢購買,他只能努力尋找免費資源,并在網上向其他同行討教。在跟網友溝通的過程中,黨聞喜發覺不同型號的手機結構基本相似,出現的故障也有規律可循,逐漸地他從幫客人解決一些簡單的手機故障到維修一些大故障,他的技術也越來越好。
他說,他的自學能力源于小時候在福利院的經歷。
看MV學認字 覺得和他人沒兩樣
“小時候因為行動不便,我沒辦法跟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黨聞喜回憶,那時是福利院的阿姨教他認字,只是福利院里需要照顧的孩子太多,阿姨常常忙得沒時間教課,認字也就斷斷續續。后來,黨聞喜發現電視里播放的歌曲MV里隨著歌聲會配有歌詞,他就一邊聽一邊對著歌詞記,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再然后就慢慢會查字典了,字就認全了。”
不能上學、不能正常行走……雖然從記事起黨聞喜就知道自己的“特殊”,但隨著慢慢長大,當這種落差出現時,他的內心也開始變得敏感多思,別人多看他一眼就會懷疑對方是否在嘲笑,心里很不舒服。
“后來我就覺得這樣不好,總該積極一些。”他開始多看書多思考,心態也平和了許多,如今他已不在意別人投來的目光。在他眼中,這些目光不是“嘲笑”而是“好奇”,自己和別人比“只是身體‘零件’稍有瑕疵”,其實并沒有兩樣。
旁人出門是靠兩條腿,輪椅就是黨聞喜的腿。大家伙總是擔心他行動不便,他卻笑言“自己的腿”是電動的,不光省力氣,跑起來也快,“就是雨雪天有點不方便,可20多年了,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來濟南為了愛情 希望在此安家
談起為何會來濟南,黨聞喜稍顯羞澀地說出了一個浪漫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女朋友。”
原來,為了討論手機維修方面的技術,黨聞喜在網上加入了一些交流群,也借此結識了一些朋友。3年前,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在濟南工作的女孩,兩人聊得非常投機。“我們見了面,后來就在一起了。”交往過程中,女孩的家人漸漸得知黨聞喜的情況,也接納了他。“現在年紀也不小了,也想著安定下來。”就這樣,幾個月前,黨聞喜決定結束異地戀,來濟南發展。
為了來濟南,黨聞喜做了不少準備,他在網上投了手機維修的求職簡歷,7月份濟南一家手機維修店的老板聯系到他,經過電話面試,對方邀請他來店內工作。“面試時小黨一是專業問題回答得很到位,二是他說要等前公司找到接替人選后再離職,這讓我覺得他不僅技術好人品也好。”店鋪經理說。來濟工作2個多月,每晚結束營業時,黨聞喜都是最后一個走,他總是坐著輪椅圍著維修店外轉一圈,確認沒問題后才離開。
“這里的生活挺適應,我在濟南挺好的。”如今,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手機維修店多開幾家連鎖店,事業上有了基礎,就能盡快和女朋友結婚,在濟南有個屬于自己的家,“以后要是有機會,還想考個殘疾人駕照,能買輛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