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傲視的金雕、昂首展翅的丹頂鶴、寧靜優雅的大天鵝,還有諸多姿勢優美的水鳥在自由歡暢……近300余件平常難得一見的濕地鳥類標本,將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集體亮相山東博物館“濕地精靈——山東鳥類標本展”。這個自然類展覽,將模擬呈現山東各大濕地鳥類群落特征,讓參觀者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感知這些濕地鳥類的遷徙、生存、繁殖的狀況。這個展覽讓觀眾在博物館里就可以親近生動的大自然,了解鳥類,愛護鳥類。

該展覽布展進入尾聲,各種栩栩如生的鳥類標本都已各就各位。山東博物館自然部館員、該展策展人張月俠稱,為了更生動、場景化地呈現山東濕地鳥類的分布狀況,展覽按照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榮成大天鵝保護區以及山東“南四湖”等濕地的鳥類群落特征來布置,通過模擬這些濕地的小環境,將濕地四季輪轉中棲息留鳥、遷徙停留的鳥類盡可能都呈現出來,觀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濕地精靈是如何分布和生存的。
步入展廳,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春天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這里是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被稱為“鳥類機場”。張月俠說,因這里濕地類型非常豐富,這個展覽板塊就模擬了淺灘、淺泥、池塘、蘆葦蕩等場景,也相應地布置了丹頂鶴、針尾沙錐、鳳頭麥雞、丘鷸等各種鳥類標本。記者發現,這些鳥兒有的在淺灘泥底尋食,有的在池塘戲水梳毛,更有丹頂鶴在蘆葦蕩中若隱若現,讓參觀者放佛看到了實景的黃河三角洲濕地。

夏天是鳥兒的繁殖季節,呈現山東夏季濕地鳥類特征的是山東“南四湖”。在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湖相連的大濕地環境中,也有非常多的鳥類數量,其中以鷺和鴨居多,所以展覽具體呈現了遷徙到這里的夜鷺,是如何在這里繁殖、生存的。夜鷺在“南四湖”的搭巢、產卵、孵化、育雛等瞬間,也盡可能以模擬實景傳遞給觀眾。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板塊還呈現了大杜鵑和大葦鶯在繁殖過程中的“貍貓換太子”的鳥類寄生詭計。
煙臺廟島群島是鳥類遷徙的重要途徑地,是全球遷徙鳥群的加油站,在這個展覽板塊,觀眾可以深入地了解鳥群遷徙的“線路導航之謎”。進入秋冬后,榮成大天鵝保護區則迎來遷徙大天鵝群落,這些大天鵝來自西伯利亞,它們在榮成天鵝湖越冬,與冬天的白雪交相輝映,白茫茫一片的大天鵝成為一道美景。

張月俠告訴記者,除了展出濕地鳥類的分布,展覽還展出了金雕、隼、大鵟等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禽,參觀者也可以近距離接觸丹頂鶴、大鴇、大天鵝、白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為了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鳥類,山東博物館還發揮館藏優勢,為該展覽布置了一個人文展區,呈現了古代書畫、詩詞、服飾中的鳥文化,參觀者可以看到明清文物中與鳥類有關的文物。
“其實鳥類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遠,在山上或者樹林中,抬頭看一下,那些盤旋傲視的就是鷹、隼、雕、鵟等鳥類,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在很多濕地中,居民就與鳥類共處一室,鳥就在人類的住房里安家生活。”張月俠稱,該展覽的結尾,落腳在了對濕地鳥類的保護上,在全世界有的地方環境污染和非法捕獵威脅著濕地鳥類的生存,鳥類所遭受的慘劇與觀眾看到的可愛鳥類形成鮮明的對比。“鳥類應該與我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保護鳥類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張月俠稱。

此次展覽是原環保部科研項目“生物多樣性示范觀測”的子課題“山東省濟寧市南四湖觀測樣區”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山東自然博物館為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而籌備的大展,展覽將為期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