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收到的“通緝令”留學生收到的“通緝令”

  5月份以來,濟南市發生多起針對在境外學習人員的電信詐騙警情,濟南市刑警支隊反詐中心的民警介紹,從他們的掌握情況來看,現已涉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三個國家,涉案金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有的家長還遭遇了“虛擬綁架”,民警提醒各位家長遇到類似情況要不輕信、不慌張、不泄露。

  “虛擬綁架”有套路

  “大概半個月前,濟南市高新分局接到一名學生家長的報警,稱接到了在境外上學的孩子發來的‘綁架’的求救視頻。”

  濟南市刑警支隊反詐中心副調研員楊玲介紹說,家長收到的信息是孩子通過微信號發過來的。“孩子在視頻里說的濟南話,看起來很真,家長當時就很緊張了,接著就報警了。”

  “接到報警后,民警首先對此事進行分析,有很多種情況。要么這個孩子真的是遭遇到綁架了,要么就是電信詐騙。”楊玲說,經過民警的分析,電信詐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之后民警讓家屬先聯系孩子在境外上學的朋友、同事。接著我們又聯系了當地中國的領館,最后終于聯系到當事人。確定了這次‘綁架’,就是電信詐騙。當事人沒有事,只是受到了很嚴重的驚嚇,未造成經濟損失。”

  “這就是詐騙分子利用‘虛擬綁架’進行詐騙。”楊玲說,“虛擬綁架”詐騙是指詐騙分子通過“電信詐騙”獲取當事人信息和信任后,要求當事人切斷手機、微信等,與家人或親友“失聯”,而通過對方提供的秘密QQ號等單線聯系詐騙人。

  “詐騙分子會冒充當地的黑惡勢力,欺騙、誘導或威逼當事人拍攝自己被捆綁、毆打甚至裸露的照片或視頻,向家長哭訴自己被綁架等等。”楊玲說,當事人按照詐騙分子的要求拍攝視頻、照片后,就會要求當事人藏匿起來、乘飛機回國或出行等,切斷與父母及朋友聯系。“之后詐騙分子就假冒綁匪向其家人、朋友勒索‘贖金’。”

  “我市反詐騙中心也接到好幾起涉及境外上學學生被詐騙的警情,市縣分局多級聯動,經多方努力有些成功勸阻,但對當事人和國內家人仍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

  留學生突然被“通緝”

  “犯罪分子還會利用網絡技術先冒充使館工作人員致電當事人,以有重要文件未領取或護照逾期需更新為理由,誘騙接聽人提供姓名、身份證件、銀行賬號等信息。”楊玲說,隨后將電話轉接到“國內公安機關”,有的直接冒充當地警方,再轉接國內警方,以當事人名下一張銀行信用卡被盜用,涉嫌參與了刑事或重大經濟犯罪,引導當事人登錄虛假的“政府”網站查看寫有當事人被通緝的信息,要求當事人配合國內公安機關調查。

  “如當事人拒絕,犯罪分子則威脅當事人將被取消在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的居留權、拒絕入境中國或入境后被逮捕,或逮捕其國內家人等等。”楊玲說,為證明當事人沒有參與洗錢等重大案件,犯罪分子要求當事人向指定賬號或掃描手機二維碼匯入“保證金”、“優先調查金”等進行審查,達到詐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