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20日訊 5月20日,位于青島李滄白泥地公園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迎來2018年首次海水稻試驗材料插秧,田間選育工作正式啟動。

此次進行插秧的海水稻實驗材料,工作人員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陸續播種下去。要進行插秧,首先得把秧苗,從育種田里移出。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從土壤里拔出,連同它的編號牌一起放在專門的盒子里,再將它們轉移到研發中心的1號試驗田。

為了方便插秧,1號試驗田已經浸泡了三天三夜。560份小秧苗,都逐漸移植插秧在這里。每份海水稻旁邊都有一個小旗子,上邊寫著專門的編號,這意味著它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由于今年春天青島整體氣溫較低,今年首批海水稻材料插秧,比去年晚了20多天。

“這560份材料,包括我們自己研發的一些品種,還有來自全國資源庫的耐鹽堿材料,還包括南亞、東南亞耐鹽堿材料的搜集。我們系統地把它們栽種在同一環境下,進行性狀的考察、耐鹽堿能力的考察以及后期產量、品質的考察。”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育種工程師鄒丹丹介紹說。由于這些材料來自全國范圍和東南亞地區,各材料的生長表現會隨著種植氣候的變化有差異,所以需要考察各個材料在青島的表現,以方便后面的品種選育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