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28日訊

5月28日,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在青島城陽、黑龍江大慶、陜西南泥灣、新疆喀什和浙江溫州5個實驗基地同時舉行海水稻插秧活動。袁隆平院士將到青島市城陽區(qū)的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插秧,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齊魯頻道、閃電新聞對海水稻插秧全過程進行電視和網絡現場直播。

海水稻絕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而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它可以長在灘涂和鹽堿地。傳統(tǒng)的水稻在含有一定鹽、堿成分的耕地上是無法正常生長的。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guī)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堿、抗病、優(yōu)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堿水稻,這些耐鹽堿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于沿海灘涂、內陸鹽堿地和咸水湖周邊,緩解了耕地壓力的同時,增加了糧食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去年九月,還在慶祝海水稻的豐收,時隔半年,海水稻就要走出青島,在全國東南西北多個省份插秧種植了。今天上午閃電新聞客戶端為大家直播的就是海水稻在黑龍江、陜西、新疆、浙江、溫州5個五大基地的插秧儀式。
今天海水稻從青島出發(fā),是走向全國的標志性的一天,現場已經被布置得非常隆重。袁隆平院士將親臨現場,見證青島海水稻秧苗“邁出去”的這一大步。來被荒廢的土地能種上水稻,被改造成良田,村民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袁老先向參與“拓荒人計劃”的各位嘉賓傳遞秧苗
據了解,5月28日,由青島市城陽區(qū)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海水稻插秧暨中華拓荒人計劃”啟動儀式將在青島城陽區(qū)萬畝國家級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舉行,國內外嘉賓約300人將共同迎接這場面向國際的”拓荒人計劃“的盛大開幕。
本次活動主會場將在青島城陽區(qū)萬畝國家級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上馬街道邱家社區(qū)北,桃源河南岸),在陜西南泥灣,新疆岳普湖,東營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東北大慶、阿聯酋迪拜設立分會場。

在插秧之前,由袁老先向參與“拓荒人計劃”的各位嘉賓傳遞秧苗。這些秧苗也是大有來頭,他們就是去年青島白泥地測產產量最高的YC0045,在含鹽度6‰咸水灌溉條件下,畝產達到了620.95公斤。這不僅是海水稻秧苗的傳遞,也象征著拓荒人的精神的一種傳遞。這一株株嫩綠的海水稻秧苗,可謂是重任在身。
一粒“種子”的豐收夢!
據了解,袁隆平團隊的海水稻項目由一粒海水稻種子,將在國內種出萬億級產業(yè),在一帶一路沿線種出 “中國農業(yè)制造”之路,實現“中國芯、中國技、中國糧、中國夢”。
延伸閱讀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guī)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堿性水稻。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yōu)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
青島是海水稻研發(fā)主戰(zhàn)場
我國有15億畝鹽堿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氣候帶、光照條件都不盡相同。今年將首次在全國5個主要類型的鹽堿地上同時進行千畝片的試驗示范,就是為了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檢驗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終產量和品質。
據了解,由于氣候原因,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海水稻在青島的主要研發(fā)時間。海水稻研發(fā)的主要戰(zhàn)場就在青島,從青島選育出的海水稻品種將走向全國各地。
到底什么是海水稻?海水中也能生長出水稻?
根據此前報道,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技術人員介紹,海水稻絕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而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它可以長在灘涂和鹽堿地。傳統(tǒng)的水稻在含有一定鹽、堿成分的耕地上是無法正常生長的。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guī)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堿、抗病、優(yōu)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堿水稻,這些耐鹽堿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于沿海灘涂、內陸鹽堿地和咸水湖周邊,緩解了耕地壓力的同時,增加了糧食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將優(yōu)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
據介紹,經過前期調研,全國15億畝鹽堿地當中,大概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這兩三億畝土地大約分布于五大類型鹽堿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東北的蘇打凍土鹽堿地,也包括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除了今年試種的176份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將優(yōu)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后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
青島海水稻將在全國試種 種植1億畝多養(yǎng)8000萬人
2014年,袁隆平團隊參與改良“海稻86”,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進行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試驗種植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測產最高畝產達到621公斤。目前我國“海水稻”品種還處在研發(fā)培育階段,在正式推廣應用前仍需科研與觀察。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紹,海水稻種植面積如果擴大到一億畝,按最低產量計算(畝產300公斤),每年能增產300億公斤,可以多養(yǎng)活8000萬人口,相當于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