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三十歲的趙先生到煙臺度假慶生,當天聚會結束后突發急性心梗,心臟驟停。醫生用20次電擊除顫,80分鐘高強度心肺復蘇,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將他從死亡線拉了回來。

  正和朋友聊天突然抽搐喪失意識

  回想起那天搶救的情形,煙臺山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柳海濱直言:“這是我從醫21年來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搶救。”

  6月11日晚23時50分,與朋友慶祝完三十歲生日的趙先生,返回賓館途中出現胸悶、胸痛癥狀,被緊急送到煙臺山醫院就診。接診的正是急診科副主任柳海濱,心電圖檢查提示有心梗的可能。為了進一步確診,趙先生進行了抽血檢查,就在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候,胸痛癥狀消失了,趙先生因已經訂好了第二天去青島的票,便想要離開醫院。

  盡管趙先生年紀輕輕,身材健碩,但有著豐富經驗的柳海濱仍不敢有絲毫懈怠,在他的勸說下,趙先生同意等血液檢查結果出來再離開。

  零點37分,剛剛還在跟朋友聊天的趙先生突然抽搐,意識喪失,心臟驟停,情況危急。柳海濱主任立刻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并讓人電話通知心內三科副主任楊芳、張蔚麗主治醫師,開通導管室準備行介入治療,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機會。從專業角度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療策略就是早期再灌注治療,盡早、完全、持續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心肌水平的再灌注,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心臟三次停跳搶救了2個小時

  護士輔助復查心電圖是室顫,柳海濱立即給患者進行電除顫和搶救藥物應用,患者短暫的恢復意識后心臟再次驟停,再次緊急搶救,患者恢復意識后被緊急送往介入室。

  凌晨1點,剛進導管室,患者心臟第三次驟停,所有人的心“揪”成一團,柳海濱持續按壓五十多分鐘,患者仍無生命體征,此時的柳海濱已經汗如雨下,因患者平時愛好運動健身,身材健碩,有效心肺復蘇需按壓5-6cm,每一次按壓柳海濱都需要使出渾身力氣,現場的人無法替換。他想著,再按一次,每多按一次患者就有生還的機會,這個年輕的生命讓他一次又一次突破身體的極限。

  1點57分,奇跡出現了。趙先生的心臟再一次跳動,血壓逐漸恢復。2點30分,早已做好準備的心內三科副主任楊芳成功為其進行介入治療,隨后轉入ICU。患者神志恢復,血壓恢復,轉危為安的瞬間,已被汗水浸濕的柳海濱主任和楊芳主任松了口氣。

  歷經20次電擊除顫,80分鐘心肺復蘇,兩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挽救了這個年輕的生命。目前,患者趙先生已轉入心內三科,再過兩日即可出院。“這是非常罕見的頑固室顫,有效、持續的心肺復蘇對開通血管打下了基礎。”心內三科副主任楊芳告訴記者,持續的按壓保證了大腦供血和供氧,避免了腦功能損傷,標準、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對猝死搶救十分有效。    

  據了解,突發心梗的趙先生無既往病史,平時喜歡健身和運動,不抽煙、不喝酒,但喜歡吃肉,愛喝碳酸飲料,出汗多喝水少,工作兩班倒,常值夜班。據煙臺山醫院心內三科副主任楊芳介紹,以前心梗患者多為50歲以人群多,但近年來,年輕人群發病率逐年提高,生活不規律和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有工作壓力大等都會成為急性心梗的誘因。年輕人一旦突發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急。因此,如果突然出現持續劇烈的胸骨后疼痛、大汗就要注意了,這是典型的心梗發作癥狀,需要立即停止活動,原地休息并呼救,含服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藥物,撥打120急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彥霖 通訊員 張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