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教育就在家門口,居民可享直飲泉水入戶
“在配套方面,與老城區不同,新區的未來是可期的。”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東站片區規劃負責人表示。為了讓市民居住在這里更有歸屬感,東站片區的教育、文化、社區養老、醫療、市政設施等公共配套都按照最高標準來規劃建設。

“這里設置有獨立體育場、文化館、圖書館、養老中心、醫院等,滿足市民多層次的要求。”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東站片區規劃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東站片區扣除濟鋼片區,其他的區域可以容納60萬人口,在這個范圍內,集中公園約有350公頃,也就是說每500米就有一個公園,此外還設置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文化站等,還有占地近4萬平方米的4處體育館,菜市場就規劃了幾十處。
片區的養老醫療也十分便利。社區養老設施按照最高標準進行設置,服務于居民的社區衛生中心建筑面積達7.5萬平方米。此外,濟南市立三院也坐落在此。
居民最關注教育配套。據了解,扣除濟鋼片區,東站片區其他區域內規劃幼兒園162個班,規劃小學198個班共9所,規劃中學90個班共4所。
據介紹,東站片區還致力于15分鐘生活圈的打造。社區里將設置社區商業中心,即鄰里中心,集中了各種生活配套,居民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就能到達。僅核心區的鄰里中心就有3處。
東站片區還采用了直飲水入戶,未來,居民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喝到地下的泉水。這個片區的污水處理也與老城區不同,片區內不設中水站,污水排到污水處理廠后進行深度處理,大部分水會再轉運回來,可以澆花澆樹等。
3條地鐵線路交匯,十五分鐘到達市中心
東站片區按照“公共交通導向開發”,倡導綠色交通出行方式,BRT、公交、軌道交通等都實現便捷換乘。
“片區內規劃設置R3、M1、M4三條軌交線,約40多公里,目前設有8個站點。”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東站片區規劃負責人表示。目前R3線正在推進,預計2020年開通運營。M1線將串聯東站片區、CBD、大明湖站、濟南站和濟南西站,屆時,市民從東站片區出發,15分鐘就可到達市中心。
東站片區的公交和BRT也十分方便。“在BRT站點設置上,可以滿足400米交通服務半徑內,沿著BRT通道設置站點,與地鐵站和公交站結合打造,實現快捷換乘。”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東站片區規劃負責人表示。
目前工業北路高架快速路雙向六車道已試通車,東站北廣場也連通濟青高速、東繞城高速。市民駕駛私家車出入片區也十分便利。
片區內,路網也依照“窄馬路、密路網”的原則進行規劃,拒絕超寬馬路設計,居民可享受慢行交通。
水綠結合、藍綠交織,泉水綠廊串聯居住商務
生態也是東站片區重要的規劃設計理念,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一座生態之城。在東站片區,藍綠系統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連接居住、商務、混合功能等,與城市有機結合。
片區擁有大量的綠地開敞空間,結合道路交叉口設置了大量“口袋”公園,在片區綠地系統規劃中,有三橫兩縱的城市綠軸,這些綠軸不僅提供優美的自然環境,還將以豐富的主題與功能服務各類人群。
“三條休閑生態橫軸服務居民與游客,提供休閑、體育和文化等功能。兩條商務交往縱軸服務從業者與游客,提供休閑、交往和娛樂等功能。”德國SBA公司總經理助理、設計總監金毅淳說。
其中,從白泉到華山打造的千畝華山——白泉景觀廊道,120米寬、7公里長,承載城市多元服務功能,休閑、文化、體育等功能都可以實現,是一條綜合性城市生態廊。
為了保護與延續天然泉水資源,依托白泉泉群,東站片區將打造白泉濕地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節點。“片區水綠結合、藍綠交織是最大亮點,希望通過環境打造,讓片區更加適合人的出行、活動、休閑等。”金毅淳說。
相較于老城區,東站片區的藍圖從一張白紙開始描繪,可以引進更先進的設計理念,高標準配置的公共配套設施、便利的內外交通、優美的生態環境,打造出宜居的活力新城。未來片區居民可以享受到便利的生活空間,一出門就是學校、醫院、菜市場和體育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夏曄 魏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