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近4年來最大的一次洪峰通過濟南境內。在汛期到來之前,濟南濼口浮橋已經拆除完畢。受到上游影響,此時的黃河水已經漫到了南側大堤腳下,原本供人們嬉戲的沙灘已經徹底被河水占領。由于小浪底水庫持續開閘,濟南段這種3000立方米/秒的流量,還會持續4-5天。

  7月2日-5日,山西陜西區間南部、伊洛河流域出現大面積降雨。隨后,伊洛河、渭河等黃河支流水位增長,造成黃河干流發生了一股中小規模的洪水。洪水發生后,黃河防總辦公室決定自7月3日18時起,小浪底水庫按3800立方米/每秒下泄洪水。7月7日22時,黃河花園口站最大流量已達到4360立方米每秒。

  “從小浪底到濟南濼口,共有614公里,洪水需要80-90個小時到達。”濟南河務局副局長趙建勇介紹,根據上游來水情況,山東各地對主要水文站最大流量、相應水位以及出現時間做出了預估。其中,濼口站預計將在10日上午出現3700立方米/秒的最大水量。

  “10日早上8點24分,濼口出現了339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沒有達到預期。但是相應水位上漲了30.06米,超過了預期的29.95米。”趙建勇說,相比幾天前洪水到達前,濼口段的洪水上漲了2.7米,即使是相比于前一天晚上,水位也上漲了50厘米。據了解,濼口段的警戒水位為31.4米,保證水位為35.07米。

  趙建勇介紹,未來4-5天,濼口段將繼續出現這種3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這場洪水屬于中小洪水,主要通過主河槽下泄,一般情況下不會出槽。”這次防汛工作,濟南地區防守的重點是黃河河道內的72處險工和控導工程。由于洪水沖刷,個別工程可能會出現根石走失一般險情。但目前來說,濟南區域暫時還沒有險情出現。

  2013年7月底,黃河濼口段曾出現393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而這次洪水,則是4年來濼口出現的最大流量。要知道,汛期之前,人們經常看到的黃河的平均流量,也就是幾百立方米/秒。而只要流量超過1500立方米/秒,浮橋就會被拆除。即使是在今年7月初,濼口段的流量也大多在1400立方米/秒左右。因此,這次接近3400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即使是濟南本地人,很多也都是第一次見。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