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0日訊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按照規劃,濟南市將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目標要求,在省內率先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至2022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三橋一隧”和“引爆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黃河示范段建設成型,新興產業取得明顯突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先行區雛形初步顯現。到2028年改革開放50周年時,營造出能力強、動力足、潛力大的新舊動能轉換良好生態,形成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率先完成本輪新舊動能轉換。

抓好濟南高新區首批山東省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規劃濟南高新區中心區大數據產業基地,集聚大數據技術研發機構、應用主體、眾創空間和大企業總部,加快形成聚合發展效應,爭創國家級大數據集聚區。依托大數據企業和平臺資源,著力突破服務器新型架構和綠色節能技術、海量多源異構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技術等大數據關鍵技術。
加快山東省智能制造云公共服務中心、浪潮云服務基地、數字經濟產業園、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依托ARM (中國)在濟南高新區布局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中心的重大機遇,推動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集聚發展,積極引進知名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加快布局芯片項目,構建集成電路產業鏈。
建設山大路人工智能產業園
積極引進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培育中小微創新企業,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集聚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構建數據技術、智能算法、高性能計算等技術鏈,形成與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能教育、精準醫療等產業鏈融為一體的智能化產業發展生態。擴大人工智能應用范圍,創新應用模式、延伸服務領域。
加速人工智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山大路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集聚平臺。依托中國重汽小鎮,加強無人駕駛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和產業孵化。
培育壯大章丘東部醫療中心健康養老基地
加快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開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培育壯大章丘東部醫療中心健康養老基地等醫療健康園區。促進精準醫療、養生保健、智慧醫療、健康管理、醫療美容、口腔醫療、母嬰照護等健康服務發展,構建完善健康消費體系,多渠道、多層次滿足居民醫療健康消費需求。
挖掘健康保險消費市場,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引導保險機構開發重大疾病保險、特定疾病保險等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健康保險產品,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醫療責任險等多樣化保險產品。
發展足球、機器人、電子競技等前沿娛樂項目
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打造社區“15分鐘健身圈”,定期發布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推動政府主導辦賽向社會化、市場化辦賽轉變,引導社會力量開展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等社會組織實體化發展。
促進體育與旅游、文化、醫學、教育、商業、養老等行業和事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足球、機器人、戶外、電子競技等具有時尚前沿特征和消費引領作用的培訓項目,積極開展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等人群運動干預。深化體育與旅游融合,加快發展房車露營、低空旅游、山地戶外運動、冰雪運動等體育旅游新業態。
高水平建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發揮省會城市教育資源優勢,積極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山東大學發展,高水平建設新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探索公辦民助、民辦公助、集團化辦學等辦學模式,擴大非學歷教育消費市場規模。構建多層次多元化教育培訓體系,打造一批知名教育培訓服務品牌,更好滿足文化藝術、語言、職業技能、資格認證等領域培訓需求。支持企業開發數字課堂、線上教學、移動學習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和學科工具。完善社會培訓機構審批制度,規范培訓機構收費,開展培訓機構評估。
建設濟南科技金融大廈
建設濟南科技金融大廈,促進科技金融要素集聚,建設一批科技支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金融產品供給,探索構建綠色信貸標準、綠色評級體系等綠色金融制度。強化農村金融支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鼓勵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新用戶主業務試點規模,鼓勵試點區(縣)設立信用互助風險補償金,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網點全覆蓋,鼓勵銀行機構在村設立綜合型、基本型、自主型和農村金融服務點。
推動齊河與先行區一體發展
濟南市的新舊動能轉換將輻射省會城市圈。文件中提到,濟南市將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強化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核心城市地位作用,盡快形成萬億級引擎,促進全省東西部協調發展,助推山東在全國東部地區競相發展格局中加速崛起。
將齊河縣納入先行區建設總體布局,推動黃河北展區融為一體,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籌推進黃河沿岸生態保護與景觀塑造,打造黃河下游生態經濟發展高地。推動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與齊河經濟開發區、齊魯高新區融合對接,打造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和高新技術創新轉化高地。推動黃河沿岸旅游資源優化組合,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強物流資源整合,打造區域性物流發展基地。完善跨黃河設施及配套路網,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向齊河縣延伸,開通城市公交線路,實現交通無縫對接。
萊蕪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發展
依托濟萊協作區建設基礎,支持萊蕪加快融入省會發展。推動交通對接,加快規劃建設濟萊高速鐵路等重大項目。推動鋼鐵產能調整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濟鋼技術、人才積淀優勢,打造國家級鋼鐵產業轉型示范城市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粉末冶金產業高地。推動山體生態修復,加快建設雪野旅游區養生休閑度假小鎮,打造名優特色農產品、生態旅游、醫養結合發展示范區。
相關新聞
到2022年青島生產總值達到1.6萬億
濟青煙三市的面積占全省的1/5,人口占全省的1/4,經濟總量占全省的1/3,創新資源占全省的1/2,未來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將發揮三核引領的作用。在《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兩個文件中,也分別提出了青島和煙臺的發展目標。
2022年,青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萬億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1.5%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1萬元/人。“互聯網+”指數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到2022年,煙臺全市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21.1萬元/人,力爭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達到17.5%,新經濟占GDP比重達到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