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傷昏迷 責任誰擔?
9月3日下午,浙江金華市洋埠鎮的劉女士騎電瓶車下班回家途中遭遇一場飛來橫禍,撞上懸停在距離地面1米左右的無人機,連人帶車翻進路邊的溝渠,后腦勺嚴重受傷,小拇指被切掉半個。她被立即送往醫院作了開顱手術,至今仍昏迷不醒。
肇事無人機屬于浙江某科技公司,該公司受一家農業公司委托,在給附近的水稻田噴灑農藥。這種無人機機翼柄長1米左右,有4個旋翼,一次噴灑作業能裝載10公斤藥水。
涉事無人機操作員陳某表示,事發時他像往常一樣控制無人機下降到距離他五六米遠的一條道路上,準備加裝農藥?!爱敃r無人機正懸停在距離道路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标惸痴f,無人機降落前一般都需要先懸停,觀察好再降落。但事發突然,他還沒來得及觀察仔細,劉女士騎電瓶車就直接撞上了無人機的旋翼,掉進溝渠。陳某馬上與幾個同事合力將劉女士救上來,并叫了救護車,同時也撥打了110。
據金華市司法鑒定中心的初步意見,劉女士的傷情至少構成重傷二級。9月18日,金華市婺城區檢察院以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批準逮捕陳某。
與之前屢屢見諸報端的“黑飛”不同,這一次“闖禍”的無人機并不“黑”,這家浙江公司擁有《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經營許可證》,而其“飛手”陳某有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無人機執照,而且肇事的無人機還買了意外保險。
這種無人機能否在道路上起飛降落?在考相應的證書時有無培訓過噴灑農藥無人機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公司有無相關無人機操作規定?面對一連串的問題,陳某說,沒有相關規定,自己也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培訓,沒有明文規定說無人機不能在道路上起降。
無人機發燒友拓步榮介紹,新手玩無人機前要認真閱讀說明書,掌握操作流程,最好在有經驗者指導下操作幾次,同時要仔細觀察周圍環境,適時調整飛行姿態,一定要避開禁飛區,避開高壓線電線和人員稠密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在雷電天氣千萬不要放飛。另外,既便有些無人機有規避氫氣球、風箏等障礙物的功能,但對于初玩者來說,容易出現操作失靈的情況。
檢察官說法
操作員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
辦案檢察官表示,犯罪嫌疑人陳某已在該村作業多日,且當時正是村民下班時間,其作為無人機操作員,在可以預見自己將無人機懸停在村道上的行為可能會造成行人受傷的情況下,盲目自信,疏于觀察周圍情況,導致被害人撞上無人機至今昏迷不醒,造成了被害人重傷的嚴重后果,其行為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
目前,我國還沒有通過立法對無人機飛行進行管理,現實中大量依靠協會和“飛手”自律,但是協會僅僅起到一些飛行的申請等協調作用,并無管理職能,日常管理還是依靠公安部門和民航部門的管理。
辦案檢察官認為,要盡量避免無人機傷人事件的發生,必須加強相關的立法和宣傳工作。例如,無人機作業時沒有顯著警告燈,以及螺旋槳葉片外沒有設計防護罩,都屬于安全設計缺陷,應針對這些方面制定生產設計標準;無人機在作業過程中應在降落點附近設置警示標志等。此外,不僅要加強無人機飛行資質審查,更要提高“飛手”們飛行安全的意識,避免此類案件再次發生。
記者體驗
沒飛行執照沒注冊也能買無人機
近年來,由于無人機“黑飛”或“飛手”操作不當等原因引發的事故屢屢發生,當事人基本上被處以罰款或者行政拘留的處罰。
昨日,記者聯系一家省級單位的物管員吳先生,他表示單位采購用于航拍的無人機就放置在辦公室,平時除工作之用外,也經常有同事借用外出游玩自拍,只要無人機不出現損壞、按時歸還,就會網開一面,而且借的人很多。
民航局頒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要求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和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在民航官方系統中申請賬戶,進行實名登記。但在實際購買無人機環節,有沒有強力監管舉措呢?昨日,華商報記者登錄京東商城,在福建某公司咨詢HS700雙電版無人機,客服表示很多客戶喜歡這款無人機。記者提出沒有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執照是否可以購買,客服表示:“也可以買”。記者詢問在民航局官網沒登記注冊是否也能購物?客服表示:“可以買的”。
客服表示,在民航網站上注冊需要填寫買家的身份證號,是買家自己完成的。也就是說,購買無人機信息注冊一般是靠個人自覺完成的,基本上無需任何手續就可購物,工商等職能部門對無人機銷售環節無法進行有效監管。
專家說法
刑事追責固然必要 但立法監管更重要
資深法律學者歐陽晨雨昨日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表示,刑事追責固然必要,但正義還不能止步于此。
玩小無人機需滿足3個條件
歐陽晨雨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對于至今躺在病床上仍未蘇醒的劉女士來說,其親屬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陳某及所在公司承擔侵權責任。
歐陽晨雨表示,隨著無人機“飛入尋常百姓家”,事故案例也隨之增多。與事故頻發形成對照的是,無人機的立法和監管,還有不少漏洞。現實中,“無照黑飛”照飛不誤。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需要滿足3個條件:操作人員具有無人機駕駛執照;軍方審批的合法空域;申報民航飛行計劃。
超7千克需申請飛行駕照
依據民航局頒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超過7千克的無人機飛行之前必須申請飛行駕照并申報飛行計劃。也就是說,和汽車一樣,無人機駕駛人也必須經過培訓,學習氣象、空域法規、飛行原理等,考試通過后獲得相應資質,取得無人機駕駛執照。目前,我國已經有正規的無人機“飛手”考試??梢酝ㄟ^參加由民航局授權的中國AOPA專業培訓獲得專業證書——“無人機系統駕駛員合格證”。
哪些區域不允許無人機飛行
禁飛區域、限飛區域和涉及機場、主城區等的凈空保護區都不允許無人機飛。凈空保護區是由空管部門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規定實行,一般為機場跑道兩端各20公里,兩側各10公里的矩形區域。在凈空保護區內,升放無人機、航模、孔明燈、風箏、氣球燈升空物體,一旦升空,全都屬于“黑飛”,如果造成嚴重后果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歐陽晨雨指出,應該看到肇事無人機背后是人禍。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起草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尚未出爐,民航局頒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鮮有執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的落實“多憑無人機擁有者個人自覺”。這種尷尬的現狀,都為無人機安全隱患的發生埋下了伏筆。面對受到傷害的公眾,從立法到監管層面,都理應迅速跟進,確保無人機的購買、登記、使用、培訓等規范有序,從而避免這類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