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推介活動現場,外國媒體記者與誦讀《論語》的孩子們交流。大眾報業記者 房賢剛 攝

  讓世界在聆聽山東故事中,感受山東文化魅力。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開始前,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絕活,處處細節都是齊風魯韻,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也對人文山東有了更深刻和直觀的認識。

  “這花瓣顏色怎么做的”

  一根竹簽捏在手,粉、白、黃等各色面團,揉、搓、拈、壓連續動作后,變成了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瓣等細節處惟妙惟肖。

  “這一厘米的小人怎么捏?這花瓣邊的顏色是怎么做的?很多國外友人對我的面塑作品感興趣。”活動現場,國家級非遺項目“菏澤面塑”傳承人穆緒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菏澤面塑原名“曹州面人”,有上千年的傳承史,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會現場,穆緒建的創作臺上,以孔子、泰山、黃河為元素的“印象山東”面塑令在場外賓交口稱贊。

  穆緒建說,“既然我站在這個舞臺上,就要努力推介山東文化,讓更多的人通過我的作品內涵和現場表演了解山東,認識山東手工文化。”

  讓世界多了解山東文化

  約旦哈希姆王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阿麥爾·巴托奈對木版年畫產生了興趣。非遺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楊乃東指導他現場制作年畫。阿麥爾·巴托奈剛剛完成,就又來了幾名外國友人排隊。

  產于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以喜慶吉祥為主題,綿延數百年,是中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

  “通過這次活動,希望把楊家埠木版年畫印刷技藝展示給大家,讓世界更多人了解我們山東文化。”現場,楊乃東還準備了一些小禮物送給來賓,主要是“五子奪魁”等傳遞吉祥和祝福的主題年畫。

  東明糧畫拼出吉祥圖

  韓國瑞是菏澤“東明糧畫”技藝傳承人,從7歲開始,他已學習糧畫30余年。借助一粒粒糧食,一幅幅作品在他的手下被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東明糧畫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動,是中國悠久農耕文明歷史中的一種高超的民間技藝,主要是巧妙利用五谷雜糧的顏色和形狀,在木板或瓷盤上拼粘各種吉祥圖案,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從收集材料、精選種子、防腐處理、晾曬,將種子精心粘在畫板上,再經過刷油、陰干、裝裱等,一幅糧畫要經過二十幾道程序,處處都是細活,要求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茍。

  “非常榮幸,也非常激動,東明糧畫能夠作為山東非遺項目代表走進藍色大廳,向全球友人展示怎么用五谷雜糧來拼粘吉祥圖案的民間技藝,把咱們山東獨有的展示給他們看。”韓國瑞說。

  古箏高山流水覓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余音繞耳。精湛深厚的演奏技藝,唯美而詩意地表現著藝術感染力。

  “很多外國友人對古箏產生了濃厚興趣,一位黑人美女非要我現場教她,我覺得外國友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山東文化的魅力所在?!眹壹壏沁z項目“山東古箏樂”省級傳承人祝妍芳說。

  “我們山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底蘊厚重,應該讓世界更多國家了解?!弊e颊f,山東古箏樂是一種漢族民間音樂,以其豐富的曲目、剛勁內在的音樂氣質和樸實優美的抒情性在全國享有盛名。

  現場,祝妍芳彈奏了《高山流水》和《包楞調》兩首曲目?!跋Mㄟ^這個機會,讓我們的文化作品能更進一步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