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萵苣滯銷,大學生辭職回村幫鄉親賣菜
玄振浩:我是農村孩子,幫村里解困我義不容辭
大眾網萊蕪11月8日訊(記者 張達 攝影 何鳳凱)近日,萊蕪市羊里鎮玄王石村菜農種植的200畝萵苣滯銷的消息已經傳遍了萊蕪大街小巷,而事件中最關鍵的協調人,也是消息的最先發布者是一名叫玄振浩的大學生。8天前,他還是一家企業的員工,為了幫村民賣菜,他毅然辭掉了穩定的工作。

來到玄王石村時已經是下午4點鐘左右,大片大片的菜地里一顆顆萵苣還整齊地排列著,有些已經賣掉的菜地里幾顆尚好的萵苣因為個頭稍小一些被棄之不顧。“唉,可把我們坑苦了,今年多種了幾畝,一顆也沒賣出去!”一位菜農哭喪著臉說。走了不到50米,遇到了不下10位菜農,每個人見到玄振浩都用急切的語氣上前問:“振浩啊,啥時候到我家地里去看看啊!”顯然,玄振浩在他們眼中是救世主一樣的角色。

玄振浩畢業于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機械一體化專業,之前在萊蕪一家電梯生產企業做車間工人,剛一入廠每個月工資2000多元,十分穩定,在父母和村民眼里是個有出息的好孩子。萵苣在萊蕪大多被叫做生菜,8天前,家里種的萵苣豐收了,但玄振浩聽父母和村里的人說,往年那些收購商今年一個也沒到村里來。“生菜在泰安的肥城、范鎮種的比較多,收購商都是跟那邊簽了合同,菜一下來先去那邊收,把那邊收完了才會來我們這里收。往年村里一共也就種四五十畝地的生菜,去年生菜價格高,農民今年就都擴大了種植面積,全村一共種了200畝地,結果泰安那邊的生菜收都收不完,收購商更不可能來我們村里收了,村民全被害慘了。”同樣是受害者的玄振浩父母告訴記者。

家里的萵苣賣不出去,村里其他鄉親也是如此,那幾天玄振浩遇到本家的一位大爺,原本很健談的一個人突然耷拉著臉愁眉不展,整日的不說一句話。玄振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小就幫父母種地,知道農民有多不容易。這些生菜對別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我們村里這些人來說都是一年的血汗,有些人就指著這些菜賣的錢過個好年呢,現在這樣,一年的辛苦都白費了,太慘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我得為大伙兒做點啥!”就是抱著這樣一個想法,玄振浩幾乎沒跟家里人商量就決定辭職了。“也沒想過什么后路,村里種菜的都是些上年紀的,我年輕,對互聯網懂得多一些,利用現在的網絡傳播應該能幫大家把菜賣出去,大不了把菜賣完了我再出去重新找份工作唄,幫村里解困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玄振浩說。單位領導和父母聽了他要辭職的決定都覺得惋惜,但不顧領導的挽留和父母的阻攔,他還是回家了。

11月1日,玄振浩的微信頭像改成了賣菜聯系電話,并且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了第一條信息,告訴大家村里萵苣滯銷,請親戚朋友都來幫忙,第二天就有了上門來買菜的。玄振浩又通過朋友不斷擴大傳播渠道,短短8天,50萬斤萵苣被賣掉了。
采訪之時,有兩位正在菜地里忙著跟菜農一起裝車的女士,一問得知,她們是萊蕪市婦聯女企業家協會的成員,其中一位叫張愛芹,是萊蕪圣鈺祥瑞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得知玄王石村民萵苣滯銷的困境,前一天她已經來到村里買走了5噸萵苣,今天又帶著朋友一起來買菜,她對記者說:“農民種地不容易,咱多少幫點忙,總比讓菜爛在地里要強。今天買回去的這些菜我打算拿去給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嘗嘗。”

有了四面八方的幫助,村里的菜多多少少有了銷路,但距離200萬斤都賣掉的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據了解,萵苣的收獲從11月初開始,只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過了時段就會腐爛,眼看著收獲期快結束了,還有100多萬斤的菜等著出售,玄振浩跟村里其他人一樣著急。記者跟玄振浩算了一下,一畝地的萵苣成本是2000元左右,現在為了盡快將菜賣掉,村民大多以一兩毛錢一斤的價格在出售,但實際上根本保不住成本。
“希望自己的影響力能再大一些,搶在最后的時間之前幫大家把菜賣掉,最好還能賣個好價錢,不要讓鄉親們虧得太多!”玄振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