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害怕,我要救爸爸!”當聽說爸爸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救命時,9歲的馬子彥毫不猶豫地伸出了細小的胳膊。瘦小的他在爸爸患病后仿佛一夜之間長大,為了能救爸爸,他一天吃五頓飯,終于增重10斤成功捐獻。

11月28日,9歲的馬子彥即將為父親捐獻造血干細胞。
針頭插進胳膊
他咬著牙沒有喊疼
11月28日早上六點,馬子彥就被爺爺叫起了床,他用清水抹了一把臉,快速穿好衣服,匆匆跟著家人來到離租住地不遠的山東省立醫(yī)院。這一天,這個九歲的小男子漢,要給父親捐獻造血干細胞,好讓爸爸早點好起來。
上午九點左右,當粗粗的針頭扎進馬子彥細小的胳膊時,他疼得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但是依然咬著牙沒有喊疼。“我不怕,我這是在救爸爸。”馬子彥默默地給自己加油打氣,這讓陪伴在一旁的姑姑馬修芬,忍不住心疼。
隨著血細胞分離機嗡嗡作響,“救命種子”造血干細胞被一點點采集出來,馬子彥始終安靜地躺在病床上。中午十二點左右,采集終于順利結(jié)束,馬子彥感覺到自己的胳膊有點微微發(fā)麻。不過想到爸爸用上他的造血干細胞或許不久就能康復時,他心里又忍不住地開心。
“中午帶孩子吃的餃子,孩子吃到最后跟我說,姑姑我吃不下去了,我說那你就吐了別再吃了。”馬修芬說,今天孩子捐獻完了,終于能正常吃飯了。而在兩個月前,放在馬子彥跟前的飯,他是一定要吃到實在是咽不下去為止,因為他要努力增重長身體,這樣才能為爸爸捐獻。
32歲查出白血病
9歲兒子配型成功
今年32歲的馬秋收是鄒平市碼頭鎮(zhèn)人,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馬子彥是他的大兒子。早在今年6月初,馬秋收就出現(xiàn)了腰疼的癥狀。“當時以為是過度勞累就沒在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感越來越強烈!”
馬秋收去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做了第一次檢查,醫(yī)生看后懷疑是腰部勞累所致,做了血常規(guī)才發(fā)現(xiàn)血象異常,建議到上級醫(yī)院檢查。7月中旬,馬秋收住進了山東省立醫(yī)院血液科病房,經(jīng)過進一步檢查,最終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2歲的馬秋收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他愣了半天才緩過神來,想起自己年邁的父母、妻子和三個孩子,他腦海中止不住胡思亂想,萬一自己不在了,這一大家人可怎么過?
馬秋收73歲的老父親也被這種可怕的病給嚇蒙了,當孫子問起他為什么爸爸這么長時間不回家時,他只能囑咐馬子彥,“爸爸生病了,你要乖要聽話。”后來,病情還是瞞不住了,因為馬秋收需要進行骨髓移植,9月份配型后合適的供者也只有馬子彥一個人。
馬秋收沒有兄弟姐妹,家人只能讓年僅9歲的孩子來做配型。當聽說自己捐獻能救爸爸時,馬子彥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體重太輕不達標
30公斤的他拼命吃飯
“我想爸爸陪著我,陪著弟弟,陪著爺爺和媽媽。”小小年紀的馬子彥,還不知道接下來具體要經(jīng)歷什么,但是他聽到配型成功、骨髓移植可以救爸爸時,便渾身充滿了力量。
“孩子比較瘦小,只有30公斤,而爸爸的體重是他的兩倍還多,捐獻雙方體重差距越小越好,孩子還是得好好吃飯。”馬秋收的主管醫(yī)生、山東省立醫(y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yī)師隋瀟輝看到馬子彥要捐獻救父非常感動,她說孩子平時就在病房照顧父親,配型成功后也一直在積極準備捐獻。
馬秋收一開始并不同意兒子捐獻。“孩子年齡太小了,小胳膊那么細,怎么能承受得了呀?”但是拗不過孩子的堅持,他最終忍著心疼答應了。因為體重不達標無法進行捐獻,馬子彥從配型成功后就給自己布置了任務,那就是每天拼命吃飯增重,好早點救爸爸。
一天吃五頓,吃到撐得實在吃不下為止,馬子彥每吃下去一口飯,他就想著自己離捐獻的那一天或許不遠了。“吃不下的時候,就歇一會兒再接著吃。”看到體重秤上一點點增加的數(shù)字,馬子彥就覺得自己離救爸爸更近了一點。終于,兩個月后馬子彥體重增加到35公斤,醫(yī)生說他可以給父親捐獻了。
不久前,馬秋收進了無菌艙,馬子彥悄悄地跟爸爸說,“我愛你,祝你身體早日康復。”
11月28日,馬子彥捐獻出的造血干細胞已經(jīng)成功輸入了馬秋收的體內(nèi),因為一次采集用量不夠,第二天他還要繼續(xù)進行采集。“爸爸馬上就能好起來了!”馬子彥開心地說。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