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巧用金融手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山東創新金融服務手段和財政資金引導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圖

  在山東潔陽新能源的生產車間,一批高效率光伏組件正在加緊生產。這是企業成立以來,接到的最大訂單。

  山東潔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同彬說:“以前這種超過1000萬的項目,像我們企業就沒有能力接。”

  圖

  沒有能力接主是企業的流動資金緊缺。這種光伏類項目在建設時往往需要企業先行墊資生產,但就在這時,企業一筆790萬銀行貸款到期,若要續貸,需“先還舊、再借新”,中間有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差,企業的資金就周轉不過來。

  謝同彬說:“當時我們進原材料,工程施工都需要錢,我們要是自己拿出現金來還這個貸款的話,肯定會影響工程的進度和工期。”

  圖

  像這樣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都會遇到。經過調研論證,德州市提出以政府信用為依托,在全省率先試點成立“互助式紓困基金”,包括潔陽新能源在內的7家企業共同出資820萬元,政府按總出資額的20%進行配資,由市融資擔保公司進行管理,臨時的應急過橋資金通過申請可利用基金墊付。

  德州市融資擔保公司董事長孫洪魁說:“以自金融的方式,用企業自身的潛力來解決自己的融資需求,我們在企業入伙之前,和企業使用資金之前都要進行考察,通過考察,來規避合伙企業的風險,為企業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應急轉貸資金,每天利息只需要萬分之三。”

  圖

  現在,潔陽新能源的融資成本比過去降低了70%。因為有了充足的流動資金,企業又順利簽下4個超千萬訂單。

  德州市融資擔保公司黨支部委員、副總經理章良常說:“通過這一筆業務的操作,釋放了企業的部分抵押物,這部分抵押物可以在金融機構獲得新的融資額度。”

  圖

  不僅是續貸,融資難一直是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卡脖子難題,必須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實體經濟。

  山東藍海領航大數據公司主要做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他們計劃投資建設12000個大數據機柜,按照企業實力,項目全部建設完成需要2多年時間,但市場的變化卻讓他們有點坐不住了。

  山東藍海領航大數據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新建說:“上海本身一年允許建設的規模就是5萬個,這個種市場的快閃速爆發,我們如果落后了,就失去了這種市場機會。因為數據存儲,一旦使用了,是很難遷移的,也很難改變的。”

  圖

  由于符合“十強產業”發展方向,經過調研,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決定出資助力企業發展,按照省財政和濟南市財政各20%的比例出資,社會資本跟投,發起成立了6.06億的大數據產業基金,專項用于該項目的建設。有了資金的注入,項目至少能提前半年投產使用。

  董新建說:“這次基金呢,投資周期比較長,符合我們這個產業的投資周期。符合我們這個產業的投資周期,這個基金是8年,有利于項目的滾動發展。”

  圖

  截至三季度末,山東已設立政府投資基金271只,認繳規模4304億元,基金投資826億元,帶動金融與社會投資3134億元,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