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如何在防控和復工中找到最佳平衡點,不僅考驗著企業自身的“硬實力”,也對政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根據各地公布的數據,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在全國居首。

  山東之所以能拿下復工率第一,其關鍵不僅在于產業結構上的優勢,還在于做好疫情防控的大前提下,統籌抓好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結號,而且山東連日來出臺多項“硬核”政策和措施,為復產復工保駕護航。

  單就消毒液供應

  根本難不倒山東

  截至2月21日,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開工24411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86%,較前一日提高1.9個百分點;復工人數315.7萬人,占職工總數的59.2%,較前一日提高1.1個百分點。

  據了解,山東共有9個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90%,其中,聊城市達到100%,成為全省第一個規上工業企業全部開工的市;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濱州超過90%;濟南、威海、日照、德州4市超過80%。

  這是山東應對疫情積極復工復產的成績單,成績的背后是一系列“硬核”舉措。

  一年之計在于春。面對復工復產,第一個問題就是企業必須備齊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這難不倒山東這個工業大省。在濟南,生產次氯酸鈉設備的歐瑞實業轉產生產次氯酸鈉(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而且只送不賣,數百噸的消毒液向附近企業、園區等敞開供應;萬華化學向煙臺市政府免費供應消毒液;國內氯堿行業領軍企業濱化股份在1月28日召集近200名員工連夜加班生產出200余噸消毒液,無償捐贈給濱州市各區縣。

  化工企業向地方政府和企業敞開供應消毒防控物資,成了山東復工復產企業享受的一大“特色福利”。

  從家門口到廠門口

  暢通復工復產路

  務工人員盡早返崗,對于已經和正在準備復工復產的企業來說,是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為此,從2月18日至2月19日,山東在24小時內接連發布三則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文件,其中一則通知更是在18日連夜發文。從減稅降費到降低成本壓力,從援企穩崗到細分施策,一系列硬核舉措讓企業備受鼓舞。

  山東省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在2月18日晚發布的《關于加快全省企業和項目建設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要求,對在山東省境內連續居住14天以上、沒有可疑癥狀且不屬于(或已解除)隔離觀察對象的人員,由現住地社區(村)防控小組出具全省統一的健康通行卡,各地各單位對持卡人員一律予以通行,對乘坐“點對點”特定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的,不再實施隔離觀察。各市、縣(市、區)要對轄區內街道、社區、村委會不加甄別阻止人員出入的做法進行排查并堅決糾正,確保返崗及務工人員出得去、進得來。

  同時,開展“點對點”定制化運輸服務。因地制宜面向省內和省外非嚴重疫情地區開展企業員工、農民工等返程群體的客運包車和定制化運輸等“點對點”“家到廠”服務。

  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必須打通交通動脈。2月17日,威海市環翠區的山東鴻祥汽車內飾件股份有限公司派出定制包車,將家住菏澤市的7名工人接回威海復工。當天,臨沂開通至鄂爾多斯職工返程復工專線,經過近30個小時、跨越5省的日夜兼程,載有189名管理骨干和采掘一線員工的大巴車安全抵達內蒙古上海廟礦區,緩解當地及周邊省份燃“煤”之急。

  2月20日,濟南長途汽車總站恢復部分客運、公交班次,采取靈活發班和點對點模式,濟南平陰縣推出“企業復工直通車”,接送企業復工人員返崗,費用由縣政府全額買單。

  截至2月21日18時,全省因疫情影響封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解除封閉恢復通行。

  春節期間開工企業

  每人每天200元補貼

  2月19日,山東省政府發布《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從七個方面制定24條措施,做好穩就業工作。對春節期間(截至2020年2月9日)開工生產的企業,給予每人每天200元一次性用工補貼,每個企業最高不超過50萬元;對2020年2月10日起一個月內復工新吸納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每新吸納1人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措施中提到,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按規定經批準后可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最長6個月。自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階段性降低1個百分點。

  實施創業引領計劃。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給予最長3個月的運營補貼,補貼標準為減免租金總額的30%,最高50萬元。

  減稅降費還免租

  支持五大行業發展

  餐飲住宿、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務業,以及批發零售業、展覽業、電影放映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十分嚴重的行業,疫情期間全行業大面積停業歇業,疫情過后也將面臨較長恢復期,企業實際困難較多。

  為此,2月1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生活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展覽業及電影放映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四個方面提出18條意見。

  首先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疫情期間,依法免征增值稅及附加。同時,相關企業可緩繳社會保險費。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按規定經批準后,可緩繳最長6個月的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意見中提到,對承租國有企業經營性房產的企業,可以減免或減半收取1-3個月房租;對存在資金支付困難的企業,可以延期收取租金,具體收取期限由雙方協商決定。對承租機關和事業單位等其他公有房產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收2、3月份房租;經營確有困難的,可減半收取4至6月份租金。

  從強化資金支持到減輕稅費負擔,一項項誠意滿滿、暖意十足的政策,條條都有“真金白銀”,努力為企業安心復產、擴大產能掃除障礙。

  沒有哪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好政策的背后是共克時艱、同舟共濟的責任擔當,春天已經來臨,相信春暖花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曉東)